| 在加拿大十年 徐莉 著 |
|
这是作者海外十年生活的浓缩。十年前,作者和丈夫移民到加拿大,这些年来,打工、求学、生活,作者将在国外奋斗的种种酸甜苦辣娓娓道来。因为亲身经历,所以字字透着真实,因而感动我们。
立足的艰辛
在尝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和思乡滋味的同时,我们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加国立足。
在旅馆的最后一天下午,我们的房东开了一辆面包车来接我们。那是一幢坐落在Dondus地铁附近的白色二层楼房,从外表看与其他居民住宅没什么区别,但一进楼就发现它实际已被改装成公寓式的楼房了,每一层有三间房,每间房有自备的卫生间。厨房就设在过道的一角,三家共用。我们的房间在二楼,推开房门,只见有一张很旧的桌子和三把不配套的椅子,一个冰箱。房东很抱歉地在身后说:“对不起,床还没给你们做好,过两天一定给你们一张。”我们眼前的房间虽然简单破旧了些,但毕竟是我们来加的第一个家。晚上我们就把从国内带来的毛毯铺在地上再垫上一层被,戏称它为“榻榻米”。睡在这个简易的榻榻米上并没有让我们多难受,直到有一天老公被脸上一阵麻酥酥的感觉弄醒,用手一抓,居然是一只蟑螂。过了几天又在楼道里看到小老鼠,我们开始期盼一张床。床便成了我们到加后头几个月里梦想中的奢侈品。
虽然没有床,但我们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栖身之处,我们感到很幸运也很踏实。
只是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有点茫然。正好隔壁住着一对和我们年龄相仿来自上海的新移民梅和峰,可能是相似的背景和经历,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提供给我们一些信息和建议。于是我们决定先到附近的成人高中(专为新移民办的) 注册学英文。
于是我们开始了全日制英文学习生活,白天上完课,晚上再到另一所学校学习。三个星期过去了,我们的英文并没有多么大的突飞猛进,可钱袋里的钱却越来越少,我们的心情也随之低落。看看隔壁的梅和峰,他们每天既打工又学习,生活相对更务实。显然我们也必须这样做了。起初我们按报纸的广告打电话求职,但都无结果。梅将她的经验告诉我们,你们必须按地址亲自去找。梅还告诉我们:“要找工,你们得趁早,冬天来了,打工机会更少。”我们听后,只好中途退学。又开始另一段的全日制找工生活。
每一天我们背上干粮和水,按报纸的广告满多伦多大街跑。但每一次,我们都是抱着希望去,带着失望回来。两个多星期过去了,我俩谁都没找到工。有一天我们一早出门,当暮色降临的时候,天开始下起了阴冷的秋雨,风中夹带着初冬的凛冽。我们一无所获地站在街头。老公说:“看来今天又没戏了,只是我们一早没找到的那家好像离这不远,要不我们再去试试?要是你累了,我们就算了。”我咬咬牙说:“不累,去吧。”
在暗淡的灯光下我们终于找到了那个门牌号码。面包甜点的香味从门缝里向我们袭来,我们深吸一口气,“真香啊!”忍不住赞道。推开门,一中年男子微笑着用国语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中年男子来自广州,是这个饼厂的经理。他很坦率地和我们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的妻儿还在国内,想必他也一定很久没有人倾诉了。我们认真地听着他的故事,也将我们的处境告诉了他。希望他能给我们一份工。最后他终于被我们感动,让老公后天去上班。却对我说:“这活不是女人干的,以后如果我知道有什么适合你的会告诉你老公。”
走出饼厂,我们身上满是甜腻腻的香味。在昏黄的路灯下,我在风雨中翩翩起舞。我感觉我们终于在异地找到了一块可以让我们扎根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