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自今年1月1日开始禁止摩托车上路,这一新举措引发的市民出行、就业、社会治安等等问题,在广州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自然成为了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有委员建议:“禁摩”后限小车上牌,(1月21日《南方都市报》)
政府禁令的底线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仿佛一场“探底竞赛”正在很多地方展开,你能提议禁摩,我就能提议禁电动车。不出所料,又有人打起了小汽车的主意,一个比一个狠。这仿佛是城市管理中必然的“探底竞赛”,有点张狂,有点危险。
“探底竞赛”,探的是什么底?其实是探的人们对于禁令忍耐程度的底:禁摩,各方反对声一片,但是叫过喊过,也就没有声音了,底探到了;再来狠的,于是禁电动车,又是一番喧闹后,一切归于平静;于是有权作出禁令的人,又在开始新的尝试,向老百姓的汽车下手了。在这样的探底竞赛中,底线一再被突破,权力的边界一再扩大,权利的领地一再缩小。有人甚至大胆预测,是否有朝一日有禁止那些步履蹒跚的老年人上街的必要,因为他们客观上也影响了道路的通畅。
“探底竞赛”,探的还是法律的底。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将其权力运用到极致,禁令的“探底竞赛”也有着这样的趋势:一则,他们将手上的自由裁量权用到极致,比如电动车本是由法律原则上予以肯定的交通工具,但地方政府却将其否定了;二则,他们将百姓权利压缩到最低的范围,骑车上路是法定的权利,但一些城市的自行车道却没有了,实质上剥夺了骑车者的权利。
禁令在推动着“探底竞赛”深入,使我们看到一种危险所在,虽然每一次探底都能成功,但是每一次探底都将使得社会关系进一步紧张,就好比弹簧一样,你给他的压力多大,积聚以后,其还给你的弹力也将会有多大,探底的过程,很容易变成一种社会紧张关系积聚的过程。我不怀疑我们社会的承受能力,但是这样不断地探底,不断地积聚社会压力的情况,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对于社会潜在的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邹云翔 江苏 检察官)
政府部门不能
搞“探底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