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论锋生】
婚前禁欲、正确使用安全套……这些在不少人眼中略显“敏感”的字眼悄悄现身于中学教材。从今年秋季开始,北京市率先推出“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读本”。
(《北京晨报》12月19日)
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滑稽的疑问———既然提倡禁欲,还教学生用安全套干吗?原来,该教材是引入了国际上防艾普遍采用的ABC原则之一,可该“原则”意在强调“禁止不良性行为能有效预防艾滋病”,而不是鼓吹“禁欲”。编撰者在将此引入教材时,将“禁不良欲望”异化为了“禁一切欲望”。
这折射出教育管理者的一种矛盾心态:他们认识到了性教育的必要性,将“性课题”推向了课堂;但同时又怀着传统的道德观念,在性知识传授中“羞答答”,说一半留一半,生怕性教育会让学生迈向性开放。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婚前禁欲”与正确使用安全套这两种对立的教育内容就“巧合”地出现在同一本教材中。这种“矛盾”心理,固然体现了教育者的慎重和负责,但却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十几岁的孩子,对“性”具有相当的求知欲,性教材这般“欲语还休”只能会让学生更加“好奇”,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越是提倡婚前禁欲,越是想“探索性的奥秘”,这样的结果,想必是教材编撰者也不愿看到的。
(王艳 山东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