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1版:副刊·睿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鸡鸣与虎啸
· 智力的秘密土地
· 记忆总是落井下石
· 反叛的少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0 月 3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智力的秘密土地
曾凯达
  如果死去的人可以暂时醒过来,并且回答一个问题,我会麻烦一下著名翻译家查良铮先生,我非常想问他在1976年写下无与伦比的莎士比亚式的诗歌《冬》之时,心里在想什么。让我抄录第一节吧———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查良铮先生一生颠簸,不顺,而死前这一年所写的《冬》,却不屑于谴责与感伤。我不知道一个人及一个人的文字怎么可以如此超脱,会不会跟一辈子译诗有关呢?

  另一个名气很大的翻译家王佐良,坦白说,才气比查良铮小很多,他们曾经是西南联大的校友,也同是英国诗人燕卜荪的学生。但是王佐良先生晚年写的几篇重游欧洲的札记,却是平白叙述之中藏有高妙思想的好东西,值得一读再读,尤其是他对牛津文体与牛津精神的简介,放在当下,也是稀罕的宝贝———“但是这类牛津人似乎并不在乎是否真能驳倒别人,要紧的是驳本身,驳表明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将任何人看成是平等的同行、对话者,并不因为对方是著作等身的大名人就有任何畏缩;也表明他们认为学问之事,无须故弄玄虚,任何高深理论都是可理解也可辩论的。这是一种牛津精神。”

  牛津文体是这样的:“牛津也有人写得油腔滑调,故弄风姿,但纯正的牛津学者则耻与为伍,而力求所作言之有物,有新意,有透明的理智、比例感和对读者的尊重和礼貌。这最后一点是指不把读者看成是蠢物,凡事从头说起,啰啰嗦嗦,也不对他发号施令,而把他看成知己,同他进行心智上的对话。”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小学生作文幼稚的文字相当走红,甚至还能引发全社会的讨论,这并不奇怪,因为全民的心智水准也喜爱那样的东西。直到现在,可能也没多大改观,编剧也罢,诗人也罢,全在文字上闹笑话。在这种背景之下,查良铮与王佐良在智力上的幸福感,可能显得更为强烈一些。把这两个放在一起说,一个天才,一个中上之才(请王佐良先生在天之灵原谅),只要读过好大学,年轻时熟读过经典,终身接触好文字,那么,在任何年代,都无法剥夺他在智力上的沉醉感。

  智力上的幸福,毫无疑问是生活的重心之一。查良铮与王佐良的经验是好生活的经验,复制起来也不难。趁我们年轻的时候,得赶快知道什么是好人生,什么是好文本,什么是好思想,这样就算是世界发生了什么不快乐的变故,我们仍然可以保证自己在智力上有块秘密土地。

  连岳:著名专栏作家,专栏散见《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媒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