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张智峰
几年前,我前往常州,拜访了位于青果巷的清代道光咸丰时期的大画家——汤贻汾的故居。故居正在修缮,院墙镶嵌着一块文保碑。
汤贻汾是清道光、咸丰时期重要的山水画家,他与方薰、奚冈、戴熙齐名,合称“方、奚、汤、戴”。汤贻汾8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因母亲擅长写诗,汤贻汾从小就耳濡目染。14岁的汤贻汾,在家乡的天香书屋读书时,就写有《夜读》《霜叶》等诗,虽然有些稚嫩但也显示出他在诗词方面的天赋。
乾隆六十年(1795),18岁的汤贻汾袭职,以“难荫”出任浙江乐清协副将。嘉庆元年(1796)七月,汤贻汾偕母亲与弟妹第一次到江宁(今南京),居住在西华门周氏家中。
道光十二年(1832)秋,汤贻汾罢官后侨寓金陵。后来,汤贻汾在江宁购得一园,名曰:琴隐园。他嫌园子太小,又在小仓山筑有狮子窟。当时,汤贻汾的花园内有:十二古琴书屋、琴清月满轩、画梅楼、远读我书斋、吟改斋、延绿山房等诸名胜。有了风雅之地,汤贻汾等人就经常在园内吟诗作画。汤贻汾工书画,擅于山水、花卉。“求者踵相接,风流儒雅,倾倒一时”。其存世画作有:《松谷清音图》《江上钓艇图》《秋坪闲话图》《小竹里馆图》等。
咸丰三年(1853)二月十二日,汤贻汾为了表示对清廷的忠诚,投水自尽。家人将其葬于童家山净界寺前的竹园内。汤贻汾死后,谥“贞愍”。同治四年(1865),太平天国覆亡后的第二年,其家人将汤贻汾墓迁葬至江宁县淳化镇丁家山。
太平军攻陷南京后,汤贻汾的诗文书画,多有散佚,诗版也被毁。曹恺堂感叹汤贻汾忠节,多方搜集,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再次重刊了《琴隐园诗集》36卷。除此之外,汤贻汾还著有《画卷析览》10卷、《琴隐园词集》4卷和《逍遥巾》等。
我曾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度赴淳化街道寻访和探访了汤贻汾家族墓地。汤贻汾家族墓地现存4座墓,一是汤贻汾及其妻董氏合葬墓。二是汤贻汾长子汤寿民墓,由其子汤世佺立。三是汤贻汾三子汤乐民与其妻马氏合葬墓。第四座墓,位于汤乐民墓的下方,为汤嘉名墓。
首次探访汤贻汾家族墓地时,周围杂草丛生,荆棘密布,看后令人感慨。我撰文呼吁后,引起了媒体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后来,汤贻汾家族墓地周边环境得到了清理,还成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这位清代著名大画家的家族墓,得到了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