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他培养的学生遍布大半个歌坛
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逝世,享年83岁
  金铁霖 视觉中国供图

  11月15日,中国音乐学院官网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金铁霖提出的中国民族声乐应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成为民族声乐发展的方向。从教半个世纪,他的学生遍布大半个歌坛,李谷一、阎维文、张也、刘斌、戴玉强、吴碧霞等赫赫有名的歌唱家都出自他门下,他也被称为中国的造星高手。

  

  现代快报+记者 李艺蘅 综合齐鲁晚报、红星新闻

  从小自学乐器成才

  金铁霖1940年出生在哈尔滨一个医生世家,从小对音乐情有独钟。上小学三年级时,金铁霖用父亲给他买的皮球与同学换了一支笛子,吹出第一首像样的曲子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后来自学了二胡、大提琴、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开始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196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沈湘。

  毕业后金铁霖被分配到中央乐团,成为一名职业男高音歌唱家,他演唱的《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等诸多歌曲被大家所熟知。1981年,金铁霖毅然放弃舞台,到中国音乐学院执教,致力于培养更多的歌唱家为人民献歌,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做成功的声乐教育家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金铁霖总结出“声、情、字、味、表、养、象”民族声乐“七字标准”,为民族声乐人才的选拔、培养及民族声乐比赛的评判奠定了客观的标准。他总结出“感觉式启发教学法”,调动学生思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总结得出了“反向平衡法”“辩证教学”“整体教学”“支点教学”“通道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扬长避短,教学相长。

  金铁霖擅于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教学,培养出诸如李谷一、阎维文、张也、刘斌、戴玉强、吴碧霞、李丹阳等歌唱家。

  金铁霖教授的各类声乐表演人才有上千名,弟子唱出了无数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金铁霖还培养了声乐教学人才400余名,很多都成为各艺术院校的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不少人还成为知名的声乐教育专家。

  发现并培养声乐人才

  金铁霖擅于发现人才,在湖南工作期间,偶然听到了15岁张也的歌声,鼓励她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张也毕业后,成长为一颗闪亮的新星,她的《走进新时代》成为脍炙人口的名曲。

  李丹阳曾在采访中回忆,自己1989年开始跟随金铁霖学习。初到北京的李丹阳不太自信,大家一起在金铁霖家上课时,她常说“嗓子疼”,不敢在大家面前演唱,但金铁霖不留情面,告诉她“必须得唱”。“老师从那个时候就在锻炼我的胆量,锻炼我在大庭广众下勇敢往前冲的能力。”李丹阳说。

  中国音乐学院介绍,金铁霖在长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为探索和建立科学完整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和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民族声乐人才,在弘扬主旋律、诠释文化先进性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梦想让世界各地都有中国的声音

  金铁霖说,要成为艺术家,就要做到“德艺双馨”,二者之中,“德”为先。他在教学和自身行为中也示范了这一标准。

  金铁霖在不少采访中都提到,成为歌唱家,要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具备的,都是需要锻炼和培养的,需要从许多方面入手来培养:“艺术修养的培养可以从器乐入手,不论是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的学习,都会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都会通过学习培养乐感,培养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只有多听、多看、多接触,才能培养艺术情趣,才能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才能提高艺术审美趣味,扩大艺术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

  金铁霖曾表示,他的梦想是构建中国声乐学派,把中国的声乐做得更好、更强、更大、影响更远,把中国声乐发扬光大,让中国声乐走向世界舞台,唱响世界,让中国声乐在世界音乐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让世界各国都喜欢中国的声音,让世界各地都有中国的声音。

  李谷一缅怀金铁霖:他是良师益友

  15日下午,记者联系上李谷一,她表示自己目前在医院,处于手术后的康复期,还不知道金铁霖去世的消息。

  李谷一透露,与金铁霖已经很久没联系,上次见面是很多年前音协一起开会的时候。李谷一称金铁霖是她的“良师益友”。

  1967年,23岁的李谷一师从大自己4岁的金铁霖学习歌唱,曾笑称自己是“金氏教学法”实验第一人。两人在朝夕相处的学习中,互相欣赏,从师生情升华为爱情。遗憾的是这段婚姻没能走到尽头。

  但两人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曾一起做客《鲁豫有约》,金铁霖在节目中这么评价李谷一:“这么纯的声音从来没有听到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