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3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探究
法国艺术魅力之源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
  翁昕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1月

  □林颐

  楚王好细腰。法国王后也有这个喜好。凯瑟琳·德·美第奇对细腰的推崇,催生欧洲风靡数百年的束腰风尚。

  在《因为艺术,所以法国》里,翁昕讲述了这则轶事。那些名画中的女子,身体常常被束缚成沙漏状,胸部从衣服上部高高挤出来,这正是巴洛克时期复杂多变、充满夸张戏剧效果的艺术风格。绘画体现了时代风尚,艺术就是很好的记忆贮存器。

  这部作品游走在艺术欣赏、流派风格、历史文化与逸闻趣事之间,纷繁但不杂乱,语言平实稳妥,作者致力于普及常识,这是翁昕长期以来的目标。

  在过去十余年间,翁昕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大小博物馆、画廊、艺术机构、私人基金会。翁昕的果壳、知乎专栏很受欢迎,《如何看懂艺术:伟大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入选豆瓣“2018年度艺术·设计十佳好书”及首都图书馆“阅读之城2018请读书目”,颇受好评。

  这部作品谈到了很多艺术家,比如普桑、布歇、安格尔、大卫、德拉克洛瓦等人,他们都是艺术史上引领潮流的大人物,对他们的生平、画作的介绍,是不可缺少的,这是法国艺术史的骨架。欣喜之处更在于,翁昕的视线不仅集中于耳熟能详的名家,该书还打捞了许多遗忘在记忆深处的艺术家。

  比如,圣德尼大教堂呈现的“光”,很好地传达了宗教的激情,今天的访客们依然印象深刻。这座教堂的建造出于无名大师的创新,这个人名叫叙热。翁昕从叙热入手,讲述了教堂的设计方针、彩色玻璃窗的工艺、尖拱技术、有肋交叉技术等,以及随后在其他大教堂建筑时出现的扶壁和飞扶壁方法。我相信,与我一样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新知识。

  克劳德·洛兰、夏尔·勒布伦、让·巴蒂斯特·格勒兹、亚历山大-弗朗索瓦·德波特……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呢?而翁昕都有详细的描述。在当年,他们是家喻户晓的。比如,洛兰的画作轻快、悦目,观众觉得养眼;格勒兹的画作渗透了宗教道德的教化,是当时的“国民画家”。这些画家的受欢迎程度,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风尚,而他们声誉的跌落与被忘却的现象,是时尚退潮的结果。有了这些画家的介绍,艺术史更加完整丰满。

  讲到安东尼·华托,我想起名作《舟发西苔岛》,然而,翁昕把重点放在了《皮埃罗》。一个身穿白色戏服的男子,意大利即兴喜剧中的小丑形象,双肩垂落,双手垂下,僵直站立,以及古怪的、半哭半笑的表情。翁昕说,华托当时身染重病,时日无多,画家把自己人生中的不甘、孤独、期望的破灭……全都画在了皮埃罗身上。以我的孤陋寡闻,通过本书才知道了这幅画的存在,它深深地打动了我。感谢艺术。

  在荣耀和影响力方面,法国艺术确实是风向标。品位的养成,经历了时间的浸润。我们常常认为,法国艺术代表了精致而低调的优雅,对于美的信仰和对于庸俗的拒绝。然而,《因为艺术,所以法国》呈现了更加立体的、多重的方面。法国人固然把感官愉悦、理性法则、细腻性、神秘感与皇室贵族的奢华气象,灌注在他们的艺术里,但他们也会有平民口味的、市井气息的、灵巧慧黠的世俗图像,有些画作气魄雄伟,有些画作浮华轻浅,有些画家青史留名,有些画家如过眼云烟……所有的这些,都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