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负累原在送行人

  □南京 方失语

  人生自古多离别。原以为,离别的负累和痛苦,是由双方均担的。但年龄大了,就不这样想了。

  孩子去千里之外上大学,我和妻子带着行李送到学校。报到那天,校园里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家长。也许很多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孩子已经不是中小学生这个事实吧。

  来时坐高铁买的是三张票,回程时,买的是两张票。突然想到,我们的生活,真的在悄然之间发生了一场巨变。孩子已经“装”上了翅膀,从窗口飞出去了。无数个深夜里,孩子在台灯下打着哈欠赶着总也写不完的作业,背影被灯光拉得又瘦又小,我和妻子敛声屏息,大气不敢出,这样的场景从此不再有。

  上了高铁,几个小时的车程,妻子的泪就没停过。想到孩子瘦弱的样子,想到从此不能天天陪伴,想到孩子从来没有独自出过远门却一下子去了那么远,都能激起她的伤感。妻子年轻时告别故乡,随我来到眼下居住的城市,十余年间,也时常接受与亲人聚了又散的事实。她最怕分别,没想到有一天孩子也要走这样的路。

  高中期间,学生累,家长也累。我上夜班,睡得很晚,每天凌晨五点多就要起床做饭、开车送孩子到十几公里之外的学校。妻子白天上了一天班,累得腰酸背痛,晚上还得开车去学校接孩子回家。几年下来,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苦不堪言,孩子偶尔还“犯冲”,惹得妻子经常发狠:早点上大学去,走得越远越好!我在旁边接话:以后你会怀念这段日子,舍不得娃的。妻子回答:我才不会,受够了都。

  虽说“反转”已经出现,但看着妻子难过的样子,我也不忍心打趣了。妻子说,她和孩子分手前,孩子只小声说了句:你抱抱我吧。她强撑着笑脸装着轻松的样子抱了孩子。她强调说,没有看见孩子流泪,还是蛮坚强的。

  她描述了她看到的一个场景:父母站在大门外作别,孩子站在大门里拉着父母的手,脸上挂着泪,就是不松开。听了这话,我心有戚戚,孩子这样放不了手的话,做父母的该有多么难过啊。

  年轻的时候,总是鲜少挂怀父母在离别场景中的心情。

  当年离开家去北方时,我和孩子现在的年龄相仿。在冬天,装着青年身躯和梦想的车子,驶离灰灰的小镇,驶离灰灰的县城,一路向北。告别的刹那,父亲突然追上军车,大声嘱咐我:照顾好自己,去了来信。我听出了他的哽咽,但我并没有流泪,更没有多想想父亲的心情。而是在父亲的身影和飞驰的树林一起消失之后,想着作为离乡者在这一场壮观的告别中的不易、舍弃和光荣。我在把自我抚慰变成自我欣赏,以至于把离别视为走向“崇高”的一种必要方式。

  离家十几年间,数不清的离别事件,最终成了个体非常自我、非常决绝的成长印迹。为了故作潇洒状,我还特别喜欢模仿大踏步离去绝不回头的告别方式。这是一个悲伤与欢乐随时切换的过程,意味着离别是一种正常的需要,而不是猝然而至的受苦模式。在每一场离别事件中,我都把作为“告别角色”的我视为主角,因此忽略了那些同样要经历离别之悲的送行人的内心世界。

  多年之后有一天,父亲和我说起当年送我入伍的那场告别,“后来眼泪水哗哗地流唉。”父亲性格理性、坚韧,感性如斯在他的人生履历中并不多见。由此,我才洞悉父亲无声的悲伤、隐忍不发的孤独,也才明白,在每一场情非得已的离别事件中,最重的负累、最苦的滋味,往往是那个默默送你的人承受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