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8年5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与故乡拥抱道别
  《半夏河》
  申赋渔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一本被河水、汗水、泪水浸透过的时光之书

  “每年夏至这一天,周围村庄里的人都要过河来祭土地神。夏天正好过了一半,于是村里村外的人就把这条河叫半夏河。看守土地庙的人为了应景,在土地庙的门口栽了木槿,种了半夏。”申赋渔在新书《半夏河》的开篇这样写道。

  《礼记》里说,“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半夏,在初夏时开。白色茎杆,黄绿色的细小花朵。木槿夏秋都开,朝开暮落。木槿花一开,夏天就过去一半了。《诗经》有云,颜如舜华,便是形容容颜像木槿花般饱满漂亮。

  这两种花大概可以代表漫长人生里的一个夏季。少年如半夏,脆弱内敛。人生过半时,刚好寻到了自己的从容不迫,便像木槿般绚丽开放了。可回首来时路,路上仍有一个蹒跚独行的少年。仔细思虑,才恍然那个人不正是记忆里抹不去的自己吗?那少年,是申赋渔,是半夏河边的小伙伴,也是我们自己。

  申赋渔不是那种大火的畅销书作家,但无论是讲孩子教育困境的《不哭》,还是说稀有动物濒临灭绝的《逝者如渡渡》,总会屡屡唤醒读者内心几近遗忘的感动。阅读此书,我们才知道他高中毕业,便从家乡江苏泰兴出来闯荡世界了。凭着对文字的热爱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走上了记者、大学老师和作家的人生旅途。

  本书是申赋渔“个人三部曲”的终篇。首部《一个一个人》,由1979年一直写到2008年,描述的是申赋渔求学打工路上遇见的那些有趣的个体。第二部《匠人》便完全地聚焦在他土生土长的申村,观察偏居隅中的手工艺人如何与命运肉搏。这本书终于写到了自己的人生路,写下了少年时亲爱的人和无心失错,内中有神谕也有悔恨。大卫·芬奇的电影《返老还童》里有一句台词: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这也应是申赋渔想说的话吧。他的痛,我们感同身受。

  申赋渔的少年世界五彩斑斓,有欢快痛苦,也有困惑无助。从村里的广播天线,到爷爷奶奶住的草房,都是他记忆的宝库。他对死亡的认知是由自己重病,性命堪忧开始的。可那未曾谋面就病死的小姐姐,就只能从母亲的只言片语里想念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他的心思明显都在照张小相片,与弟弟抢点玩具零食,跟同伴耍个游戏上。在《赌博》里,他没想到小把戏变成了桂儿妈领着儿子上门讨要赌债,他以为那就是假玩。奶奶默默地帮他还上了钱,轻声地叨念了一句:够买一斤盐呢。之后的人生里,申赋渔再也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赌局,耳边总想起奶奶的这句话。他真是记仇的人啊,连自己的仇都记。可记仇也是成长的动力。

  申赋渔问过本书的装帧设计者朱赢椿,这本书想怎么做?朱赢椿说,《匠人》 整本书是黑黑的,太沉重了。这本书就做成水水的吧,做一本被水打湿的书。经过多番试验,印刷出来的果然是右上角被水浸润过,泛潮泼绿的样子。申赋渔说,看到这本书,他就能闻到故乡半夏河水的味道了。这的确是一本被河水、汗水、泪水浸透过的时光之书。

  “人生虽有伤感,但仍存淡淡的美好。”申赋渔的个人记忆亦是我们的集体记忆。就这样,申赋渔以书写的方式与故乡拥抱道别了。即便归来,也不会再是少年。我们读者,深以为然。

  夏丽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