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彼得堡》是安德烈·别雷确立自我风格的成功之作,标志着现代主义小说特别是“意识流小说”在俄罗斯的横空出世。1905年,一批反对沙皇的革命者试图举行暴动来推翻沙皇的统治,遭到了沙皇军队和警察的围剿和屠杀。后来,社会革命党人暗杀了沙皇的内务大臣和总理大臣,但并没有使社会进步。安德烈·别雷根据这一历史事件,以虚构的方式展开了文学想象和描述。我们似乎很容易得到这么一个印象,这是一部带有浓厚失败主义情绪的小说。实际上,安德烈·别雷以他的方式回答了那个时代的问题:任何暴力的革命最终导致的都是血腥报复,他认为,暗杀解决不了问题,只会使社会更乱。《彼得堡》问世时,欧洲现代主义小说史上的几个小说巨匠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等的代表作都还处于写作状态中,因此,《彼得堡》的确有先声夺人之势。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布宁的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历时七年完成。小说以主人公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用散文诗一样的优雅笔调,将大自然的声音、气味、色彩和光线,细腻捕捉并诉诸笔端,并且抒情地回忆了俄罗斯的乡土、古老的民风,从主观感受和体验中不断探索与发现自我,展现了俄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本色。作品发表之初,就有人认定这是作家个人的自传,但布宁本人却断然否定了这一说法,强调它首先是一部文学作品。一些作家评传和文学史著作将这部作品视为长篇小说,崇拜布宁的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却把它称作中篇小说:“在这一部叹为奇观的书中,诗歌与散文融为一体,它们有机地、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创立了一种新颖的、绝妙的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