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寻找并保全内心自由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奥]斯蒂芬·茨威格
  三联书店
  2016年4月

  他的一生虽未明确表示归属于某个特定的派别,但他自始至终都属于他自己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1466年10月27日-1536年7月12日),史学界俗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是中世纪尼德兰(今荷兰和比利时)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为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其一生始终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被誉为“16世纪的伏尔泰”。

  人为万物灵杰,假万物而君之,而绝不为万物所驱,谓之自由。此为辉煌。可是事实上,伊拉斯谟前半生为求得生存,不得不依附于贵族权势;他未有获得健康的体魄,不得不囿于斗室,惧怕激烈与狂热;他的精神自由之国度是用笔杆子建立起来的乌托邦,而且最终湮灭于世人的疯狂与暴力之中。此为悲情。斯蒂芬·茨威格寥寥几笔,这个在茨威格人生困窘之时的“救星”,便带着那个年代的辉煌与悲情跃然纸上。

  时过经年,我对《鹿特丹的伊拉斯谟》感触最深的,还是伊拉斯谟的自由。他的自由在于他拥有足够的学识,以至于不必担心困惑,而能见人之所未见,明人之所未明;他的后半生拥有足够的金钱,以至于不必担心窘迫,而能著书立说,指引世人。他的一生虽未明确表示归属于某个特定的派别,但他自始至终都属于他自己。

  在1933年11月8日,《鹿特丹的伊拉斯谟》成书之前,托马斯·曼曾经写信给茨威格说道:“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述说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这位文学界的大师,同样也是茨威格的挚友,以“神话”来赞誉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也确如托马斯·曼所言,斯蒂芬·茨威格的很大一部分成就来源于他的传记作品,例如他还为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拿破仑一世时期的警察部部长约瑟夫·富歇以及哲学家蒙田等写过传记。而这部关于人文主义者鹿特丹的伊拉斯谟的作品,则是茨威格在1934年与出版社发生决裂之后所出的第一本书。

  这次决裂只是茨威格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面临的无数麻烦与困惑的写照之一。茨威格已经明了,作为一位犹太作家,想要获得更多的德语读者群体已经是愈发艰难。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在他的作品最终彻底消弭于图书市场之前,利用这本有可能成为他最后的出版物的传记,有意识地对纳粹进行批评。

  一直以来,茨威格都对在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非常感兴趣。对他而言,直观而又简洁地描述这个人的生老病死和人生起伏盛衰绝对不够。他还要尝试用解构的方法去看待这个人物的一生,尝试去解读这个人如何会成为一个如此重要之人,究竟是哪些动因导致了这个人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如此行事。

  茨威格认为伊拉斯谟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他自己所处的环境非常相似。茨威格在与罗曼·罗兰的书信往来中写道:“在400年前,我的朋友伊拉斯谟就已经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了。”茨威格在1934年6月10日如是说,并且预言了即将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些被作者茨威格反复暗示的相似平行之处,在《鹿特丹的伊拉斯谟》一书中几乎无法忽视:茨威格似乎是跨越百年岁月,超越了当时当地的历史语境,在伊拉斯谟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林晓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