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横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武)汉宜(昌)高速铁路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原定于这个月的通车计划被宣布推迟。无独有偶,石(家庄)武(汉)高铁、武(汉)咸(宁)和武(汉)黄(石)城际铁路等最近也纷纷传来推迟通车的消息。
(11月8日新华社)
“7·23”事故发生后,铁路主管部门最明显的两个动作,一个是铁路系统全面“体检”排除隐患;一个是铁道部明令严禁缩短工期。据悉,铁道部负责人在铁道部安全运营座谈会上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压缩工期。这说明,铁路部门意识到高铁事故与赶工期存在关联,并吸取了教训。
在笔者看来,最近多条高铁线推迟通车是一大进步。其一,从“7·23”事故吸取教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7·23”事故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在温州曾指出,高铁失掉安全就失去了可信度。这其实是最简单的道理,但事故之前有关方面似乎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身上流动的是激情的血液。现在回归了理性。其二,无论是高铁在国内与民航争夺市场,还是向海外输出技术或合作建造工程,前提都是要保障高铁不再出现事故。所以,推迟通车也是为了中国高铁的市场形象和国际形象。铁路部门懂得了维护形象的关键所在。其三,铁路部门开始尊重工程建设客观规律。尽管高铁技术在不断进步,推动了提前通车,但也要尊重工程建设规律,尤其是已经被国外反复证明过的科学规律,不能轻易去创纪录。因为“大干快上”式的破纪录是一把双刃剑,有有利的一方面,更有不利的一面,而且不利的一面更突出,后果更严重。其四,铁路系统的政绩观正在发生一些改变。以前,提前通车据说不少是为了表政绩,但经过一系列事故之后,现在终于明白如果没有安全保证任何政绩都会变成零。但愿我们的高铁不仅推迟通车,而且对建设工程进行严格监督,严格按照科学规律施工、建造。
(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