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国集团峰会在韩国首尔落幕,在奥巴马记者会上,央视经济频道主播芮成钢争抢韩国媒体的提问机会,并自称“代表亚洲”,由此引来争议。这其实不是芮成钢第一次主动代表别人乃至别国了。在去年的伦敦G20峰会上,还是面对奥巴马,芮成钢连续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声称“代表中国”,一个是声称“代表全世界”。
南方日报一评
在这样重大的国际场合,我们的记者如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中国的风采,增加中国的美誉度?对于不少记者尤其是经常有外事采访活动的记者来说,他们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也在传播着中国国家形象。但是,一些中国记者不去钻研国际公共话语体系,动辄拿出带有鲜明国内特色的语言在国际场合大发挥,看起来很牛,长我民族脸面,但其实却使中国国家形象受损。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一个发生对外交往关系的普通国民的事情,对于出现在对外交流场合的外事记者来说,尤其如此。
因此,要想不再发生芮成钢这样的“代表门”事件,就必须对记者阶层进行一些基本公共外交理念的培训。比如未经选举或授权而擅自代表别人就是不少人的通病,也早已形成一类话语风格。芮成钢接连在重要国际场合运用这样的话语风格,说明此类话语风格已经深入其思维模式之中,认为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自己的想法就能“代表”其他人的想法,这种“代表控”不是偶然的,是潜移默化造成的。作为中国“金话筒奖”得主,芮成钢早就被视为中国最优秀的记者之一,可是,如此优秀又号称懂对外传播的记者为什么一方面认为要帮助世界转变看中国的态度,一方面又一会儿要代表这个一会儿要代表那个,还动不动发动民粹主义情绪破坏中西交流呢?譬如那个著名的故宫外星巴克就是被芮成钢发起运动关闭的。
“中国最优秀的记者”尚且犯常识性错误,可见我们的对外传播水平还存在巨大的提高空间。
现代快报再评
这两年来,芮成钢一会儿“代表中国”,一会儿“代表亚洲”,一会儿“代表全世界”,也许没有什么他不可以代表的了。在那样一个规定语境中,既然话筒权给了韩国,一个并非韩国的记者,不但抢其话筒,还声称自己代表亚洲(当然也就代表了韩国)。这是自我托大,是一种失礼行为。面对舆论,非但没有所思,芮代表反而辩称“代表这个词在中文和英文中有很多差别”, “英文中代表的意思是作为其中一个。比如我在耶鲁读书,18个人,经常会说,亚洲代表你来说一下。”是啊,别人不妨这样叫你说一下,但你自己张口时,却可以自视为这18人的当然代表,假如他们未曾委托的话?他指责批评他的人“无法真正了解在英语语境下和特殊国际场合中的代表的含义,对政经话题的背景了解也不充分。”看来,这是个十足的“妄人”。至于他最后说:“中国有极少部分人对代表这个词非常敏感”,那是因为我们总是“被代表”(比如有报道说,兰州天然气涨价,甘肃省发改委说,“是根据代表的意见涨价的,调价顺应民意”)。
如此热衷代表的人请注意,代表有时显示一种权力,最好不要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