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互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就怕堵城困局衍生出这样的怪胎
· 官员惧网才让民众“信网不信访”
· 就怕堵城困局衍生出这样的怪胎
· 官员惧网才让民众“信网不信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5 月 1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官员惧网才让民众“信网不信访”
  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舆论旋风的事件几乎都发端于网络论坛,在网络民意的推动下,一步步发酵升级,并最终解决。而“信访不如信网”也成为当下许多利益受损群众信奉的法则。(5月9日《现代快报》)

  这边民众信网,那厢官员惧网。民众诉求与官员护短的对立,在网络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民众上网寻求权利救济,官员惧网以求“稳定”,这一切并非网络本身的威力有多大,只缘公权力业已单向,权利通道逼仄。正如之前指责民众“信访不信法”一样,民众利益诉求选择信访、信法的成本过高,不仅法律没法保障民众利益诉求通道的畅通,就连权力也没有设置一个可以与民众沟通的长效机制。官员掌控的权力,始终在单向运行。而当事件诉诸于网络时,在涉及政府与民众关系的问题上,网民已经形成了传播学中的所谓“刻板印象”,天然对公权力有一种不信任感,对单向权力主导下的社会公正缺乏信心,这类认知和情绪似乎不断得到某些突发事件的验证,于是这也促使一些原本可以通过法律、信访等渠道解决的问题,被网络放大之后就酝酿成了公共事件。

  但网络的强大常常是虚有其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的2009年77件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有23件在网络论坛上率先曝光,但都是在全国性的BBS曝光,没有一件是在地方BBS曝光。由此可见某些地方政府屏蔽、删帖的效率之高。不久前江苏阜宁搞“山寨中国馆”我就注意到,当地阜宁论坛好几个网页都在那一时间打不开或删去。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民众“信网不信访”多半直接缘于官员惧网。

  要说的是,上网寻求权利救助不是解决民众利益诉求的根本途径,官员惧网也并非是敬畏民意的一种表现。网络从根本上说只是一个工具,循名责实,民众信网与官员惧网,都是或期待或惧怕更高一级的权力去介入事件。即便网络能够带来更高权力的介入,但依旧是单向性的。

  单向权力逼生的信网法则,没有持久性。在一个正常的政治生态下,权力应是在民众与政府官员之间双向运行的。

  一个传媒学院的学生 马想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