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经济学家茅于轼4月21日在广发银行举办的智者论坛时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结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增加就业、广开民间投资、提高农民工补贴、节约能源等措施。其中,茅于轼特别提出,可以为农民工发放住房补贴,如果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以领取一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GDP就可增长2.3%(编者注,茅于轼认为此表述有误)。
茅于轼建议:其一,促进就业。将GDP改为就业目标,使GDP增长与就业增长挂钩。其二,开放民间投资。目前中国民间资本多投向第三产业,开放民间投资的行业,如教育、医疗、通讯、物流,特别是金融等行业,正确引导民间资本,不仅可以改善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流入房地产行业的民间资本,从而抑制房价。其三,增加对农民工的补贴。农民工群体中有巨大的房地产市场,提高对农民工的补贴,尤其是住房补贴,既可以满足农民工的住房需求,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规范化运作。据统计,中国目前有2.3 亿农民工,如果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以领取一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GDP就可增长2.3%。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对话
21日,“茅于轼建议为农民工每人每年发一万元住房补贴”,成为一条关注度非常高的新闻,并引起网友争议,网友中,有的为此叫好,有的却认为缺乏操作性,或者认为向农民工发住房补贴会刺激房价上涨。就关注或争议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快报记者在21日当晚与茅于轼先生进行了一番对话,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茅于轼观点的真意。同时,快报记者也听取了独立经济学家刘东和的看法。
现代快报:您在智者论坛表示,可以为农民工发放住房补贴,如果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以领取一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GDP就可增长2.3%,为什么从政府口袋里掏出钱还能使GDP增长?是不是您的观点在传播中被曲解了?
茅于轼:是有点小的曲解,我的原意是:如果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以领取一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就要花掉2.3%的GDP。
现代快报:今年2月份,您也说过,国家住房福利应该集中针对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群体,不应该帮助都市白领、大学毕业生等“夹心层”,您对农民工这样一个底层群体始终热切关注,您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茅于轼:给农民工发住房补贴是一种国家福利,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平。
现代快报:对您的观点,不少网友非常欢迎,但也有网友认为发住房补贴的操作性不强,那么您考虑过具体怎么发住房补贴吗?或者说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茅于轼:我还没想过具体怎么发住房补贴,我的依据就是台湾给民众发消费券,我也主张过参照台湾经验向民众发放消费券,关于要不要发引起过讨论。此后我就有了向农民工发住房补贴的想法。发这个住房补贴可以发展房地产,使开发商盖农民工需要的房子。
现代快报:您能描述一下农民工需要的房子是什么样子吗?
茅于轼:农民工需要的是那些小的、标准比较低的房子,但是现在开发商不盖这种房子,他们喜欢盖的是别墅等。
现代快报:农民工拿到这个住房补贴后,是租还是买房。
茅于轼:是租房,不是买房。我关注的是那些10多个人挤一间屋子的农民工,每个人一年拿到一万元住房补贴后,一个月就有800多元,就可以租廉租房。
现代快报:您这里说的廉租房和政府建的廉租房是一回事吗?
茅于轼:我说的不是政府盖的廉租房,农民工选择住房有多种条件,比如说上班就会求近,要是住到政府盖的很远的廉租房就会很不方便。这个问题还是要靠市场来解决,不要破坏房地产市场。农民工有了住房补贴,开发商就会给农民工盖廉租房。
现代快报:不少网友还有种种担心,比如说,发这个补贴能不能完整地到农民工手上?还有人担心,发了这个住房补贴后,房价就会大涨,到时候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等等。
茅于轼:这些确实都是问题,也确实会面临许多困难,但我觉得给农民工发住房补贴,有可能是个好的办法,关键是看对这些困难怎么区别。
快报记者 刘方志
交锋
茅老出发点好
但给政府出了难题
刘东和:
茅老出发点好
但给政府出了难题
●对于茅于轼“为农民工每人每年发一万元住房补贴”的建议,独立经济学家刘东和表示,“茅老的出发点很好,确实该为农民工发放住房补贴,但是给政府出了一道难题。对于茅老的观点可以探讨,但是政府能否交出合格答卷则另当别论。”
刘东和虽不认同“茅于轼建议操作性不强”的看法,但也认为,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政府在执行上会有问题。首先是,对于农民工的界定很难,要发补贴的话就要有花名册,但是,“就拿南京来说,能拿出一个农民工的花名册吗?很难。”刘东和解释说,农民工的构成本就复杂,一旦流动就更为复杂,现在关于房价的一些统计都没搞清,对于农民工的统计会更难。
●对于茅于轼等主张的发放消费券的建议,刘东和也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消费券在中国台湾、一些国家可以搞,但是在中国大陆却很难搞,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对群体的界定难上。他举例说,现在住房问题乱成一锅粥,根子在哪,也不全是政府的问题,关键是对弱势群体的界定有问题,比如在经适房问题上,是很多利益群体在得利。快报记者 刘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