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7版:今日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政府上网公开信息就像躲猫猫
· 城市信息公开
统计口径可能不同
· 18城市政府“集体自责”不够透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政府上网公开信息就像躲猫猫
王锡锌:如果“不够透明”系失职,应问责
  近日,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政府网站公布了200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账册”,除武汉外,均“自责”信息公开程度与公众需求尚存差距。学者王锡锌认为,不少地方政府公开信息形式大于内容,而各方对政府公开信息的推力和压力还不够大。

  □快报记者 刘方志

  成都“6·5”公交事件现场    资料图片

  今日嘉宾

  王锡锌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老百姓查找信息就像在大街上找办公楼

  现代快报:您怎么看这种“集体自责”现象?

  王锡锌:政府自责也是一种表态,能有这个意识,还是一种进步。但是仅有“自责”还不够,应该进一步反思政府信息公开和公众需求的差距到底在哪,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如果是因为政府工作不到位,那么监察部门还应调查,如果有失职行为,还应该问责。现在很多公开,还是一种形式上的公开,实质上避重就轻。

  现代快报:那么多的城市明知有差距,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城市在公开时就尽力弥补这种差距呢?是不是有害怕“枪打出头鸟”的心理?

  王锡锌:不是这种心理,应该说,没有哪个政府或主要官员愿意主动公开,如果没有大的压力和推力,可能还是会有信息封锁的惯性。在与政府自身的惰性、摩擦力的关系上,各方对信息公开的推力、压力还不够强大,还不能克服和减少这种阻力。

  现代快报: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发挥了主导作用,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年)》显示,在被调查的43个省会城市、大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中,半数以上被评定为不及格。

  王锡锌:政府主动公开,互联网是一种最方便的形式,但是很多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可以说形式大于实质,不少网站建设时就存在问题,网络整合度也很低,不是用户友好型,不是从方便用户的角度考虑,一旦作为公开信息的平台,原来存在的问题就突出,致使信息碎片化,老百姓查找信息就像在大街上找办公楼。不客气地说,与其说是方便百姓检索,不如说是玩躲猫猫。

  “成都样板”源自习惯

  现代快报:2009年,15个副省级城市中召开新闻发布会次数最多的是成都,共120场,由此有了“成都样板”之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张立伟:据我所知,在这方面成都做的是比较好的,比如成都应对去年的“6·5”公交事件得到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肯定。

  现代快报:为什么成都会成为这样的样板?能不能说召开那么多场新闻发布会,是因为重大的突发事件发生得多?

  张立伟:比较起来,成都发生这样的事件还不算多。我觉得,主要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成都政府养成了信息公开的习惯,在公开信息时往往比较主动。

  现代快报:在公开的政府信息条数上,成都也是15个副省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中最多的,可否说成都是最透明的?

  张立伟:我认为公开条数的多少至少是透明与否的标志之一,但是不能画等号,公开多少条数这只是量的指标。

  张立伟

  四川省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

  交锋

  晒“三公账单”

  必先晒权力?

  王锡锌:不存在这个前提

  现在地方政府纷纷晒权力账单,长春市政务公开办公室综合指导处处长李向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晒“‘三公账单’之前,先要把权力账单晾晒出来”。

  对于这个观点,王锡锌教授并不认同,他对快报记者说,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晒权力账单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如果权力不公开,百姓就可以否认你有这样的权力”,和“三公账单”的公开不太一样。王锡锌说,“三公账单”还是财政支出方面的账单,按法理应公开,现在政府常说在技术上还无法做到公开,但他认为技术上不是问题,核心的问题是财政民主化、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问题。“权力公开不是‘三公账单’公开的前提。”王锡锌强调。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