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非诚勿扰
一场操控人性的游戏
· 这个节目也让我痛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非诚勿扰一场操控人性的游戏
  它有多么红

  上周六晚,李小贺的爸爸早早备好了晚饭。饭后收拾妥当,即吩咐女儿女婿:“手上该弄的事早点弄弄,9:10《非诚勿扰》就要开始啦。”这个严肃的中老年男人现在是这个节目的忠实粉丝,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胆子真大,什么都敢在电视上说。”

  “那些女嘉宾个个都挺美的,还没惨到要在电视上推销自己吧。”29岁的未婚女青年孙韵从一开始就怀疑节目有“托儿”,但由于对自身婚恋之路的迷茫,还是想通过节目里男女嘉宾的对话更多地了解别人的态度。

  “看看美女咯,还有人们各种各样的阴暗小心理。”四十多岁的公务员汤女士这样解释她和身为某高校教授的老公每周末追看《非诚勿扰》的原因。

  《非诚勿扰》,这档定位于剩男剩女的婚恋交友节目,其收视人群已经覆盖到各个年龄层和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念初中的男生女生到已经退休的大叔大婶,从月薪不到两千的毕业生蚁族到四五十岁的社会中坚力量。

  “我们也没料到会这么火。”制片人王刚坦言。这个年轻人做过一档收视不太理想的《谁敢来唱歌》,现在已凭《非诚勿扰》咸鱼翻身。

  据调查,该节目4月11日的全国平均收视率为3.67,超过收视老大《快乐大本营》,连续数周成为全国卫视综艺节目冠军,广告插播费也已经暴涨50%。

  像看电视剧那样看《非诚勿扰》

  节目里的女嘉宾们,几秒钟之内进入镜头状态简直就是本能。她们年轻漂亮,妆容精致,穿着前卫暴露,不时冒出一两句,类似格言或警句。

  观众觉得,她们的表现欲似乎远大于寻找伴侣的欲望,而这里提供了一个秀场,让各色人等尽情表演。王刚也承认,其实婚恋交友只是外衣,真人秀才是节目的内核。

  而一名男嘉宾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同时面对24个不同年龄、容貌、学历、家境、职业的女生,迥异的婚恋观在舞台上激烈交锋。就像一个粉丝评价的那样:“情节”设置就像情景剧,两三分钟一个小高潮,七八分钟一个大高潮,完全遵循了电视剧的规律,很戏剧化。

  于是有人质疑节目找“托儿”。王刚对这个问题也已经回应得厌烦。其实节目在挑人的时候便追求差异化,比如希望能在节目中呈现不同类型的女生,开放的、淑女的、活泼的、性感的或者小可爱等等,而男嘉宾的家世、背景、学历、收入也都能代表不同人群。当然,这些人首先要有表达欲,表达得好与不好是另一回事。

  由于场面激烈,也有人怀疑事先对好台词,“你说这句,他接下句,你接着反驳一句,这可能吗?现场的节奏是不可控的,拍戏做不到这一点,就是斯皮尔伯格加卡梅隆也做不到。”性格分析师、节目中的“毒舌”乐嘉说,“这个节目好就好在,我坐在台上,我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节目吸引人,嘉宾的表现欲是一个方面,它所涉的话题像海啸一样冲击着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渗透到每个毛孔,激发着人们的梦想、好奇、批评和愤怒,又是另一个方面。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女人对细节的挑剔,她们就是那么敏感细腻,穿窄脚裤也把你灭了,因为条腰带也可以把你灭了,根本不需要什么坚强有力的理由。

  你也可以听到种种争论。从男人的身高是不是爱情的障碍、结婚之后能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到生活中该谁做饭该谁刷碗、谈过几次恋爱才算正常,再到要不要为了另一半而放弃自己现在的生活……或宏大或琐碎。

  关于物质的讨论在这个平台上就一刻没停。月薪850元的穷小子甘愿为心爱的女孩抠下眼珠,但还是无法得到垂青;收入不够稳定的,被女孩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没有责任感、不够踏实、不够努力、“不是我的菜”;怀揣着600万元银行存款的“富二代”上台来又是“敞篷跑车”又是“漂移”地一通显摆,却被众美女合力围攻:有什么可炫耀的?!

  你还可以把这里作为一个培训社交技能的学校。给出两个例子,失败的例子看刘云超,胜利的例子看王磊。刘云超个性是有了,可惜不是用来吸引女生,而是用在跟女人对立,辩论的方式比较笨而直接,初中生斗嘴的方式,就算附加600万的筹码,也是输了,很自然的结果。跟女人斗口,你永远都不会赢,而且你对付不了24个女生。而彬彬有礼又永远说谢谢的王磊能够一直不被灭灯。总之,微笑的力量很大,礼貌也是一种反击,无声的胜利更高明。

  用乐嘉的性格色彩学分析,刘云超对他的红色性格(张扬、爱表现)不加掩饰,而王磊可能是个“假绿”(绿色性格:平和、内敛),因为他的职业是娱记,训练有素而且熟悉规则。“当你进入一个社交场合,你就会决定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你会怎么包装自己。对于真人秀来说也是这样,表演者或者说是参加者需要编辑自己适应拍摄场景。但他们展示在镜头面前的自己未必就是真实的自己。”

  考虑到女生们都是“外貌协会”会员,乐嘉甚至总结出首轮被灭的三条规律:摆pose、奇装异服、手拿道具,可算是一套相亲秘笈。

  娱乐至死的年代

  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副教授于德山认为,节目火爆的原因在于敢暴露隐私。

  “中国有麻雀变凤凰的故事、西方有灰姑娘的故事,这类故事代表着隐藏于民间的情结,那就是通过婚姻来改变人生,进入到另一个阶层。但真人秀改变了大众对隐私和自我表达的态度。曾经的隐私公开化了。原本上锁的个人日记成了网上博客,原本家里拍摄的私人录像带成了网上视频,个人的简历也出现在公众的搜索网页上。所以,当马诺说出‘宁愿坐在宝马里面哭,也不愿坐在单车后面笑’这样骇然而真实的话语时,人们被震住了。”

  马诺,被网友称为“胸大无脑女”“拜金女”,现在已经有了个人网站,访问量超过309万次,很多媒体跟进采访。“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无论是冲着找伴侣的实用性,还是冲着出名的强烈欲望,真人秀《非诚勿扰》正在迎来源源不断的参加者,报名者数万人,就算每期24个女嘉宾全部更换掉,排到2020年也上不完。

  这似乎有一点儿矛盾,一个节目如何能嘲笑、批评参加者的同时又捧红他们?

  “事实上观众和真人秀节目的关系远比一般节目复杂,他们收看并不是因为某个角色是行为模范,而是因为彻头彻尾的娱乐性,这种娱乐性的深层含义是:真人秀节目迎合了人性中坏的成分,尖锐、丑陋,喜欢看人出丑。”于德山站在批判主义的立场上说。

  他甚至流露出一丝隐忧,“电视媒体具有教化的功能,要注意引导。我们国家目前并没有像欧美那样,严格地区分公共电视台和商业电视台。公共台宣扬的是绝对主流的价值观念,像(马诺)那些刺激的言论如果出现在主流频道,是要道歉的。而商业台的尺度可以很大,色情、暴力、金钱悬赏等,新奇刺激。随着《非诚勿扰》的走红,这种模式将会遭遇更多的复制,而随着观众的审美疲劳,节目在类型和内容上必将发展得更放肆,但我们这种公私不分的状态使得节目的尺度不容易把握。”

  节目模式肯定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王刚透露,比如说他们也在考虑要是女嘉宾一直赖在台上不肯走怎么办?他们看过很多的国外节目,妈妈带着儿子相亲的,全家老少一起来相亲的,前女友和现女友pk的,甚至还有一个女的对一百个男的……说不定哪天,这些更为刺激的模式就将被某个频道移植。

  秀的就是我们自己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长周晓虹教授肯定了这种节目形态,“《非诚勿扰》播出的社会背景面临转型,是从一个单元价值向多元价值的转型,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在节目中我们能看到多元价值观的现实化。”

  在他看来,节目所传达出的婚恋观念能够促进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相互理解,“《非诚勿扰》向社会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婚恋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和婚恋观念影响到年轻一代,也会影响老一代。对于年轻人,他即便谁也没带走,也是进行了情感洗礼,比如富二代来到节目结果大家把灯都灭掉了,这就是对他人生的一种矫正。对于老人,则提供了了解年轻人的平台,我听说我们学院有几个50岁以上的教授也在看这个节目,他们在看到了80后、90后表达他们的婚恋观的时候,从中可以产生对这一代人的理解、宽容,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因为这些50后、60后,现在也都面临自己的子女要结婚、嫁人,在这样情况下,他们收看节目后,对自己的子女会更宽容。”

  没有哪一种标准被视为绝对的正确,每个观点——哪怕是赤裸裸的“我爱宝马”“我爱美女”——被抛出来之后,赢得部分人支持的同时也必遭另一部分人的痛斥。媒体人张女士对这个节目并不感冒,“看了两期就不想看了”,但却肯定这类节目的存活意义,“能够直面人们状态各异的理念,迷茫也好极端也罢,容留各种价值观相互纠结直接撕扯,并且能为这一切提供一个展现的舞台。这类节目能够存留下来,也许是我们社会宽容度提高的最好注脚。”

  要说它有什么积极意义?“刺激人们更加努力工作”,她不无调侃地说。

  《非诚勿扰》,江苏卫视一档婚恋交友节目,不经意间正在开创中国本土真人秀节目的春天。

  最近以来,沉寂多年的婚恋交友类节目再度走红国内荧屏,一番比拼之后,《非诚勿扰》从一众节目中脱颖而出。

  尽管,男女嘉宾身份一而再再而三遭质疑遭人肉,尽管过于美貌的女嘉宾们怎么看怎么像“托儿”,尽管从一开始关于这档节目的“诚意”一直饱受争议,口水战打得不歇火,但这些都丝毫没有降低人们对这档节目的关注度。

  你可以说它是毫无诚意的,因为它没有打算促成一对男女;打着相亲的幌子,男女嘉宾们在镜头前的表现欲远大于寻找伴侣的欲望;场面热闹话题不断,相亲与否变得似乎没那么重要了。

  你也可以说它最大限度地展示了诚意:它所涉及的话题像海啸一样冲击着生活的各方面,激发着人们的梦想、好奇、批评和愤怒。在这个磨灭隐私、自我包装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面镜子比真人秀更明亮,能映出我们的真实。

  在这个时代,只要电视召唤,你就必须回应。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好像站在镜子前面唱了几十年歌,现在突然发现镜子里的人也能看见我们了,不仅如此,如果足够幸运,镜子里的人还能为我们表演一场真人秀。

  □快报记者 陈曦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