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在涨,就是不见工资涨。”不少市民会有这样的感慨。近来的物价涨落,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如何呢?记者昨日分别与在菜市场买菜的夏阿姨、家有一女的张女士以及市物价局的采价员“亲密接触”,倾听他们对物价变化的实际感受。
夏阿姨的“买菜经”:
老两口原来每月400元,现在700元
家住进香河附近的夏阿姨,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提着菜篮子走出家门到进香河农贸市场买菜,风雨无阻。“菜价总体感觉在涨,以前100块钱能买好多东西,起码鸡鸭鱼肉都能买点,而现在一只3斤多的老母鸡就要70多块钱。”
“以前几毛钱的大白菜现在至少要1块4,往年2块钱的青椒现在卖到了3块5。”夏阿姨无奈地说,生姜、韭菜苔、西红柿等也都在涨价,“生姜、韭菜苔都卖到了6块8,比橙子、香蕉等水果都贵,吃不起呀。”面对上涨的菜价,夏阿姨也有办法。“贵的菜少买,便宜的多吃点,能保证营养就行。”
实际上,夏阿姨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将近7000元,按理说,生活应该比较舒适。但夏阿姨感觉钱贬值得厉害。“以前每月伙食开支400块钱就差不多了,但现在将近700元,”
进香河农贸市场一位姓彭的摊主告诉记者:“以前西红柿的批发价就一块多吧,现在涨到了两块多,卖两块五根本赚不了什么钱。”
张女士的“育女账本”:
养孩子的成本在提高
家住金信小区的张女士是位细心的妈妈,从女儿出生到现在,她一直坚持记“育女账本”。“女儿的出生使得家庭生活开支迅速增加。”通过3年的记账,会计出身的张女士对物价变化深有体会。张女士表示,每个月三口之家的支出在一万元左右,其中用在女儿身上的费用就占到近一半。例如,女儿每月要喝6罐新西兰羊奶粉,一罐就200元,一个月算下来得1200元;每个月要请保姆照顾女儿饮食、接送幼儿园,一个月1000元;女儿每月的保育费700元,另外还有午餐费120元,教材费100元;女儿每月学钢琴的费用1200元……“这些都是固定的开支,像吃饭、零食都和大人混在一起,就没有另外记账。”此外,张女士表示,像是突发的小感冒也很花钱,“抽血、验血、吊水等这么一折腾,往往就得500块钱。”
“孩子刚出生那会儿,一罐羊奶粉也就100多块钱,可不到三年时间就涨了一倍;刚开始请保姆,一个月也就600元吧,现在至少1000元。”对于物价的变化,张女士坦言,随着物价的上涨,目前养孩子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采价员的采价体验:
近期价格总体平稳
昨天上午8点,采价员钱先生准时走进后宰门菜市场,开始工作。他是市物价局的采价员,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去后宰门、进香河、上海路、羊皮巷等菜市场采集农副产品的价格。据悉,像钱先生这样的采价员每个区都有,全市大约有30几位。“菜价肯定是每天必看的,有时候会打听菜价,有时候会在旁边看买菜人和摊主交易。”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已经工作了十年的钱先生对物价变动的体验最为直接。
“每年的变化都不一样。从近几天来说,农副产品的物价变动总体上比较平稳。”钱先生表示,农副产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很多,像气候、市场供应、消费需求等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价格。
快报记者 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