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6日通报山西“贴签疫苗”事件时指出,有关媒体此前报道的15名患儿均有疫苗接种史,但均未接种过报道中所说的“贴签疫苗”。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权威专家参与调查
据介绍,3月17日有关媒体刊登了“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的报道后,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派出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并由中华医学会选派临床专家,共同组成调查组赶赴山西,从3月19日到4月1日对报道涉及的患儿、疫苗和有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此次调查中,儿科神经内科学、感染症学、临床免疫学、血液病学、流行病学、疫苗学等多学科权威专家,集中调阅了15名患儿的病历和相关资料;赴太原、阳泉等7市11个县区,对11名患儿逐一访视诊察,对4名已病故患儿的家属进行访谈。
3患儿疾病与接种有关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调查组查清了15名患儿的情况。3例患儿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有关,其中1例接种麻疹-风疹二联疫苗后发生过敏性紫癜,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例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不能排除与接种疫苗的关系;1例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后发生接种部位红肿痛,属于一般反应。
邓海华说,其他12名患儿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无关,其中4名病故患儿的诊断,1例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例为癫痫、癫痫持续状态、遗传代谢病,2例为疑似病毒性脑炎伴中枢性呼吸衰竭。其他8例也都有明确诊断。
山西疫苗是安全的
据邓海华介绍,我国疫苗分为一类和二类。“贴签疫苗”发生于山西省疾控中心与北京华卫时代公司合作期间的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仅涉及第二类疫苗,即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
为了科学、全面地分析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调查期间,调查组收集和整理了2006年以来山西省疫苗的整体资料。调查发现,2006年至2008年期间,山西省主要的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水平总体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率没有出现异常升高,在时间、地域、疫苗种类分布上也未出现聚集现象;疫苗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未超过国内外监测报告水平。
另据通报,2008年11月,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山西省3个县级疾控中心和3个基层接种单位的3种“贴签疫苗”进行了抽样检测;2007年11月,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全国疫苗进行例行检查,在对山西省疾控中心的抽样中也抽取了所谓的“贴签疫苗”,共检测10个批次。两次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有关药品标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