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核心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节气如何制定
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 护佑江苏北大门
徐州民警因公殉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2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开馆
节气如何制定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快报记者 泱波 摄

  世界最古老的观象台是什么样子?古人是用什么测量云雨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制定的?这些问题一一有了答案。昨天,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建成开馆了,它成为国内首个以气象历史为特点的专业性博物馆。有着近1600年气象历史的北极阁,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气象博物馆见证了我国气象科技发展的全过程。

  竺可桢图书馆成展区

  博物馆展区分为室内和室外。在室外景观区,一根高高耸立的鸾凤风向器迎风摆动。展台另一边,一尺五寸高、直径7寸的测雨器置于观测台上,这分别是古人使用的测风器和测雨器。

  焕然一新的室内主展馆,是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它经历近百年的沧桑,如今安静地向世人展现它的过去。据工作人员透露,这是座民国时期的建筑,原来这里曾经是竺可桢先生所建的图书馆。室内主展馆分为古代、近代、当代气象和现代气象科技展示厅四个展区,系统展示了气象重大历史事件、气象仪器沿革、气象机构变迁以及气象科技发展蓝图。

  “原来竺可桢办公室就在最里面。”步进西圆门,踏上石阶,就能看见三层石塔式建筑北极阁。透过玻璃窗,竺可桢当年的办公设施都已经不复存在,办公的房间也换了主人,但是房屋的基础结构却保持着原来的样式。

  从南宋的司天台开始,北极阁观云测天的历史延续千年至今,富藏深厚的气象文化底蕴,虽然北极阁山上的天文气象设施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变,南京北极阁仍被海内外气象学界誉为中国近代气象发祥地。

  13根立柱的秘密

  打开室内展厅大门,远古时代原始人直立行走的画面展露眼前,墙面石窟凹凸的手感,透露出历史的沧桑,一件展品引起记者的注意:13根土柱,宽窄不一,间距不同,这和罗马的半个竞技场有几分相似。

  据江苏气象历史专家桑凤章介绍,在发掘时,人们并不知道古人用它来做什么的。遗址只剩下13个立柱的基座,每个柱子间的距离在20cm至15cm间。但是通过复原和长时间的观测,终于发现了这13根立柱的秘密。这是中国古代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山西陶寺观象台遗址(公元前21世纪),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如今落户南京北极阁的是缩小的仿制品。

  在这座古观象台后面有一些山脉,当地人叫做塔尔山,每当太阳从塔尔山上升起的时候,人们通过记录太阳升起的位置,来判定一年四季。从右往左数立柱,当太阳在第二根立柱间升起的时候,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太阳从第12个立柱间升起的时候,这时候一定是夏至,而太阳在第7根立柱间升起的时候,一定是春分和秋分。那时人们发明了通过土柱狭缝观测日出方位确定季节的方法。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认识、积累气象知识,创造了人类古老而光辉的气象文化。

  小球的太空之旅

  走进有些黑暗的科技厅,迎面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火红的太阳,球面外表的大气层在旋转,似乎还能感觉到太阳炙热的温度,过了一会儿火星灯光暗淡下去,在球面上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环形山。一个真实的月亮出现在我们眼前,一伸出手,仿佛月亮凹凸就触手可及。“太阳系中的星球都可以真实再现,不用遨游太空就可以体验到宇宙中的各种星球。”

  据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个球形的屏幕,它不仅能够展示所有球形的物体。还能及时看见地球各种数据。”在工作人员的遥控中,把太空探测到的地球气温、全球洋流变化、地球云层变化、天气预报的数据资料,都在球面上动态地显示出来,连现场参观的气象专家也频频点头。

  “目前这种球形的投影,全球共有47个,而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是国内首个引进的单位。未来上海世博会中的世界气象馆,也正准备安装。”据江苏省气象学会秘书长王冰梅介绍,这个球实际上是个大型视频播放系统。球的周围有四台高性能投影机,将特殊的视频画面投射到直径1.73米的球体屏幕上。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大气、海洋、陆地、星球等环境变化动态影像,掌握全球环境重要信息,近观宇宙星球奥秘。

  市民可预约参观

  为了广泛宣传气象历史和气象科学知识,让社会公众了解气象、走近气象,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将成为江苏科普宣传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园地之一。

  “气象博物馆正式开放后,将面向各单位集体组织参观。”据江苏省气象学会秘书长王冰梅介绍,由于北极阁博物馆与江苏省气象部门的办公区自然融合,所以目前只接受预约参观,有需要参观的市民可以通过学校、社区等单位,提前向北极阁气象博物馆预约,感受气象历史的变迁。

  快报记者 孙羽霖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