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9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保障房优先用地,北京会是孤例吗?
· 疫苗调查统一口径 会不会成为统一撒谎
· 当抄袭论文成为一种生存手段
· 曝光毒餐盒
监管部门哪去了?
· 看看,还有几篇论文有学术价值?
· 勇对权力敬畏小民,这是媒体的道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2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曝光毒餐盒监管部门哪去了?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耗的一次性餐盒有150亿个。按照估算的合格率,这意味着每年消耗的“黑心餐盒”超过75亿个,过半不合格。

  (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毒筷子过后有地沟油,现在又来了毒餐盒。值得注意的是,率先披露餐桌安全问题的多是媒体、专家或业内人士,而经常对餐饮行业进行执法检查的监管部门却总是后知后觉,甚至还时常自欺欺人地表示:“未发现地沟油流入我市”、“没有发现已被曝光的毒筷子”。敢情这些有毒有害产品从来就没有进入过流通领域,又或者在执法机构面前都有隐身的本领?

  黑心商人让人愤恨,那些眼睛经常闭着的监管部门,则让人绝望。质监、工商、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部门,个个都说要保证大家的餐桌安全,但该管的一样也没管好。一出了事,首先不是检讨自己的工作失误,而是千方百计推卸责任。如郑州市的质监部门、工商部门和卫生部门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就不约而同地表示:“地沟油主要不归我们管。”

  我在想,监管部门不尽职尽责,主要是相关的问责机制不健全,对失职官员的处罚太轻。很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失职官员也只是受到记过、免职等处分。风头一过,又能异地做官,更别说这些一时还无法显现危害后果的“黑心餐盒”、“毒筷子”和地沟油了。监管部门对上述问题不上心也就不奇怪了。

  要确保百姓的餐桌安全,恐怕单靠处罚餐饮企业还不够,必须把失职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一并纳入处罚范围。一方面要完善监管法规,避免出现监管漏洞甚至监管真空;另一方面也应严格奖惩机制,对监管失职人员给予重罚,让司法实践中很少见到的“渎职罪”真正发挥作用。

  (杨国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