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个“地震公园”一期工程的大致模样已经出来。日前,石头城公园应急避难所建设项目正在对其余工程及配套设施进行招标。记者看到,工期要求为40天,也就意味着一旦招标成功,开工之后只需要一个多月这个“地震公园”就将建成。这处未来可以容纳6000人应急避难的场所和普通公园有哪些区别?昨天,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的规划设计专家刘骏。
据了解,改造后的石头城公园将处处藏着“生命保障线”。包括应急篷宿区、供水供电设施、应急排污设施、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和应急疏导标志等九类。
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人们聚集到避难所后如何保证住宿成为头等大事。石头城公园除去山坡道路等地区,有1万多平方米开阔地可以作为篷宿区,可以容纳5000至6000人避难。刘骏介绍,整个园区内将设置三个应急篷宿区,设置于面积较大的开阔疏林草坪间和山顶硬质地面处,这些场所平时作为市民锻炼的场所,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直接铺设上防水薄膜,搭起帐篷就可以住人。
篷宿区的水电供应也有充分准备。据刘骏介绍,避难场所里将自备井水作为水源,或用水车供水,利用现有的供水管线送达每个篷宿区。平时水源作为灌溉使用,灾害来临时则作为每个篷宿区的供水线路。按每人每天0.003吨用水量计算,整个公园设两口水井,同时设置两三个60吨的耐震水槽,以提供6000人6天至10天的需水量。指挥中心还将设置太阳能供电系统,灾害发生时可以提供照明,平时也可用作生态环保的照明电源。快报记者 孙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