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舆论和上百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动下,二次房改有了实质性进展。二次房改的倡导者李明3月14日告诉记者,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和迟夙生分别领衔30余位人大代表提出的深化二次房改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的议案,已经列入本次人大会议正式议案。(3月15日《上海证券报》)
去年,尽管二次房改的倡导者四处游说,但住建部两位官员先后予以否定。现在,虽然有不少代表委员推动二次房改列入人代会正式议案,但并不意味着梦想很快就会照进现实,相关机构如何处理这一议案,还是未知数。
二次房改议案的核心内容是,确立住房是准公共产品,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供应对象是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根本目的是解决夹心阶层的住房问题。这显然与现有的住房制度存在偏差,如果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改革,必然有不少现实障碍不好突破。
进行二次房改,很可能要否定现有住房制度,重新来设计房改路径。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自然不愿意让过去的成绩被否定,住建部否定二次房改就是明显的例子。因为在监管部门看来,过去十多年的房改是“很成功的改革”,有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为证,而且,世界上解决住房问题从来没有中国这么快。
更重要的是,在监管部门眼里,尽管承认住房分配还需更加公平,但会认为目前各项制度和措施正在向公平靠拢——《住房保障法》等法规一旦出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租房的供应量将加大,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二次房改。二次房改要过监管部门这一关并不容易。
另外,二次房改难过财政关。政府为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提供房屋住房服务,是需要投入的,而且土地财政收入因此要大大减少。收入减少而支出增加,压力不小。对负债累累、财政收入比较单一的地方政府来说,如果土地财政收入大大减少,可能政府很难正常运转,其他公共投入很可能就会减少。而要想壮大地方财政,一方面要寻求新的财政来源,另一方面要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但这两点做起来并不容易。这可能是二次房改难以过关的又一个因素。
二次房改的核心是为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但现实是,我们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供应量连低收入者需求都不能满足。到底优先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还是中等收入群体住房?政府为60%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住房服务会不会影响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到。
从二次房改的核心内容看有些理想化,没有充分考虑到二次房改的复杂性——牵扯到财税改革、土地改革等,并且,一下子解决60%中等收入群体住房并不现实。我并非反对二次房改。在我看来,是否进行二次房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样的住房制度更符合中国人多、情况复杂的国情,能否科学有序地解决民生之困。
二次房改的梦想能否照进现实,关键在于是否有操作性?我的看法是,二次房改的设计过于理想化,估计相关机构在处理这个议案时,也会综合考虑。
(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