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两会后官员代表别又躲起来了
· 政府被质询瓦解官场潜规则
· 指望垄断企业“自我革命”太傻太天真
· 为何宁死 不当公务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1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两会后官员代表别又躲起来了
  两会的开放成就了“媒体逼访” 中国青年报 3月11日 作者 曹林

  3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时,针对广西烟草局“日记局长”事件表示,他也听说了此事,但要由对其有管理权限的部门去调查,如果属实,一定要严肃处理。

  (新京报 3月10日)

  中国青年报一评

  地方官员向来对本地丑闻缄口不语或王顾左右而言他,外界炒得再热,风暴中心的官场却出奇地静默;高高在上的相关部委更是推得远远的,不会对地方事务发表看法。两会却把那些日常的清规戒律打得粉碎,将平常敏感和神秘的东西都脱敏和祛魅了,云南官员不避“躲猫猫”,河南官员也没有把“开胸验肺”和“跨省追捕”当成多么敏感的事。

  我想,如果在平常,河南官员肯定不会这么爽快地谈“开胸验肺”的,相关部委也会避之唯恐不及。可在两会上就不行了,两会现场中央和地方高官云集,记者堵在人民大会堂门外和蹲守在小组讨论会门口,官员们一出门就被无数个话筒堵上,上厕所都被围得水泄不通。这大概是“人大代表中官员代表比例过高”的一个好处:作为官员平常可以躲,可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根本没有地方躲,极大方便了记者们使出各种看家本领围追堵截。

  我把这场景叫做“媒体逼访”——两会的开放和透明给媒体“逼访”创造了一个条件。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我想,两会氛围就是创造的一种绝好的条件吧。

  两会官员云集,而在平常要采访到这些官员不是很容易的。要经过无数道手续,最后很可能是“领导很忙”或“不便接受采访”,要不就以“请找我们的新闻发言人”为由而不接受采访。而两会就让那些采访的繁文缛节消解掉了,大会堂前随便就能拦到一个不小的官,哪里有什么程序:现场直逼,说不说?怎么说?看着办吧。

  虽然也有官员以“这个话题很敏感”为由推开记者的话筒,但两会的围观效应,很快会让他受到批评。所以,两会也让那些敏感的话题脱敏了,不说或推卸可能会成为更敏感、更麻烦的事,敏感问题从来都是刻意捂出来的,越捂越敏感。

  我爱这和谐的两会氛围。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总理的黄钟大吕之声,诚哉斯言。

  现代快报再评

  近日有报道说,中山大学毕业的林立峰在看守所呆了24小时,被公安宣布“发狂致死”,检察机关鉴定后告诉家属死者身上有伤痕多处,七根肋骨折断;便有记者打电话向湛江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梁泉求证此事,你猜得到的回答是什么?“你怎么可以随便就打电话给我这个政法机关的领导,一点规矩也不懂。”瞧,这位正处级领导多牛,他背后的“规矩”多牛!由此可以想见平时要落实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是多么地不容易。

  全国两会期间有所不同,官员代表或委员的政治素质相对较高,中外聚光灯之下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某省长因问了他一句“您如何看待邓玉娇案”导致“误会”而抢夺女记者录音笔的事件。

  可见,温家宝总理说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绝不是无的放矢。批评和监督的环境还很不乐观哪!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