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好书快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乔二少亲赴南市楼为周明山正名
· 民国的白银风潮导致房价一泻千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1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民国的白银风潮导致房价一泻千里
  [内容简介]

  当人类刚刚抚摸到圆润的钱缘,皇权就试图主宰天下财富,历代币制更迭的背后不过是一场封建统治者分配财富的游戏。统治者手中的刀枪真能主宰财富吗?五千年历史长卷中,每当皇权自认为可以统治金钱,便会被金钱反噬。一次次战乱的背后都有财富原罪,但一次次盛世辉煌何尝不是顺应了货币天道,所谓数字时代的“0”与“1”不过是在得失金钱之间徘徊。

  [上期回顾]

  清朝的灭亡,不是仅仅因为政府的昏庸,而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制度落后于西方,处于弱势的一方必定会失败。

  白银风潮是民国历史上涉及面最广、影响最为深刻、因素也最错综复杂的金融危机,起源要从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谈起。

  白银风潮的起源是金银比价。19世纪30年代初的情形是金贵银贱,而且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经历1929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西方国家在经历通货紧缩,于是金价上升。对中国的后果是,大量白银流入,海外投资急剧增加,中国开始经历“繁荣”。

  用经济学语言解释,这个过程是,货币供给增加→信用扩张→利率下降→经济繁荣……

  为应对危机,世界各国在1933年集会伦敦,达成了著名的《白银协定》,最主要的两条:中国不得将银币铸成银条在国际市场出售;美国应收购本国白银,以保持中国白银购买力。

  平心而论,这两条对中国有利;问题是,美国不执行。

  1934年,美国国会先后通过《金法案》和《购银法案》,根据《金法案》美元大幅贬值,根据《购银法案》,世界市场银价猛涨。对于放弃银本位的国家来说,白银只是普通商品之一,但在中国白银却是货币。

  条件一:从上海运银到纽约至少可以获利50%;条件二:外资银行地处租界,不听国民政府召唤。结果一:中国白银大量流向美国;结果二: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在日本侵略者控制之下,日本也积极向美国售银。白银外流,必然带来通货减少,银根收缩。

  再次用经济学语言描述:利率上升→本币升值→经济衰退……

  1934年开始中国存银迅速下降,通货紧缩出现了。同时遭殃的还有上海、天津等地的房地产,由于租界的特殊性质,租界房产在上世纪30年代有很高的抵押价值,几乎等同于存单质押。1934年底银根紧缩,房产抵押贷款者急于回笼资金,在市场上抛售房产,房价一泻千里,上海租界房价下降了90%。

  随之而来的,是银行业大批呆账,跟着就是现金周转不灵→挤兑→倒闭。

  1935年初,上海有67家中资银行,到年底12家关门收摊了,很多外资行同样没有幸免,美国美丰银行、信济银行、商业放款银行、英国达商银行,等等。

  民国时期,中国上海已经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黄金市场交易量是日本长崎、大阪、东京三个城市的总和,仅次于纽约和伦敦。没有人提及上海是“东方纽约”,因为,纽约、伦敦、上海本就齐名。

  1925—1935年,上海一地存款数量高达42亿元,占全国资金交易量60%以上,集中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等总行机构。

  20世纪初,上海与世界的通讯设施已经相当完备,市场脉搏紧贴世界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几年里,上海金融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此时,对上海来说,全国资金源于斯,又终于斯。

  风雨过后是彩虹,经济风暴之后,未必。白银风潮后,整个地球都在考虑如何恢复,中国当然也包括在内。

  然而,又当怎样解决?白银风潮破坏了国民政府的币值根基,1935年春蒋介石电召宋子文至汉口秘密会晤,探讨解决方案。既然是密谋,我当然就不能复述二人的对话,但应该是这次密谋确定了币值改革的方向。国民政府1935年币值改革,在中国金融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其影响意义早已超越了改革本身,自此中国纸币制度正式确立,纸币兑换贵金属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既然白银价格不稳定,受国际市场冲击严重,那干脆就取消白银和货币的挂钩。这确实解决了白银风潮,也符合当时国际币值潮流,只是留下了增发货币的隐患。

  1935年夏,蒋宋密谋的结果浮出了水面。孔祥熙和宋子文开始跳到前台表演,他们组织了两个方案筹备组。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物,也是后来币值改革政策的实际制定者——国民政府美国顾问阿瑟·恩·杨格。杨格提出,其实中国币值问题很简单,只要搞定两个问题,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第一,公众对政府要有信心;第二,搞定外汇储备作为币改基础。至于如何推行币权,根本不是问题。

  具体技术不过是“各银行的存银,加上从民间收集来的白银,将完全收归国有,并全由中央银行掌管以备脱售换成外汇储备,三家政府银行所发钞票成为完全法偿货币”。

  用白话文讲杨格的理论:既然银子价格不稳定,那就以外汇作为发行货币的储备,以银子换外汇解决储备问题。

  很好。问题是,国民政府搞不定。

  东北在日本人手里,就别指望了;地方省份多在军阀手里,也不能靠他们执行中央命令。可是,现代经济必须有一个稳定货币制度,又必须依靠一个强势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连货币都不能统一,何谈战胜外敌。

  结果,一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也没能在全国顺利推行法币。币值改革,只能在江浙、上海一带执行,恰恰是在这些地区,国民政府的信用还说得过去。

  国际关系处理,显然蒋介石不想指望日本,英国又没有这个实力,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美国,而美国的态度犹豫不决。最后的结论是,依靠英镑作为外汇储备。

  在这件事情上,日本再次表现了无耻,而且可以无极限。显然他们已经听到风声,国民政府打算改革币值,而且不准备让日本参与。日本政府的态度根本不用问,就一个词:反对。

  反对无效。国家币值改革是自己的事情,究竟哪种外汇做储备,也要根据国家政策定,都打到家门口了,整天拿着菜刀磨来磨去,还指望人家用你的货币作为发行储备。自然是做梦。

  于是日本就在占领区偷运白银出境,而且在上海放出风来,说国民政府打算停止白银汇兑,对币值改革却只字不提。10月末,上海的银行业已经遭到挤兑,黄金价格飞涨。币值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否则银本位即将崩溃。

  11月3日,国民政府深夜宣布,推行币值改革,具体决策过程不详。根据当时财政部次长徐堪回忆录,宋子文下令只要在文告中说清楚一条就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可以无限制买卖外汇,只有这三家银行的钞票才是货币。

  11月3日晚,财政部长孔祥熙电告行政院,“事关紧急重大,深虑延误时机,奸人乘隙牟利,摇动全国金融”,要求行政院第二天予以公布。币值改革方案寥寥数百字,很简单,但已经说明宋子文的命令。至此,中国废黜银本位,实行汇兑本位制,1法币兑换英镑1先令2便士半,即行使“法币”。

  英国对中国币值改革抱欢迎态度,在第一时间英国皇家敕令就到达了中国,要求驻华英国公民不得使用现银,改用法币,港英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实行汇兑本位。当然,英国政府这种态度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法币最初考虑以英镑作为外汇储备的。

  美国开始一段时间对法币改革态度颇为暧昧,后来则在不同场合表态,希望国民政府考虑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经过几番曲折的谈判,最终中美达成协议:美国收购中国白银7500万盎司,中方以5000万盎司白银作为担保向美国取得2000万美元作为发行法币外汇储备。不过,这使得国民政府逐渐依赖美国,毕竟英国不能给中国提供大量信贷资金。

  由于国民政府掌握了货币发行权,通货减少的趋势得到扭转,金融趋于稳定。恰逢1936年全国农业丰收,制造业大幅度增长,中国国民经济即将展现新的曙光。但是,魔鬼已经在门口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