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公车消费多少、公费出国花了多少、公务接待费是多少?针对公众关心的“三公”支出,政协委员建议:应该建立机制公开上网,接受监督。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认为,为什么现在政府难以公开“三公”支出?这在于基础工作不到位。
现状:
政府网站大多“不提”三公支出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叶青在谈行政经费时提到了一个例子:有一部车一年的维修花了10万块钱,有一部车一年换了40个轮胎,“这个就说明一周多换一个轮胎!”
那么,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公务接待费等,一年到底花费几何?普通群众能否享有知情权?多位政协委员建议:应该公开,而且应该上网公开。
就此,记者搜索了多个城市政府网站,发现鲜有有关“三公经费”的公开信息。有些网络政务做得较好的城市如南京,也只是“部分”披露。例如,去年12月份,曾有网友在南京网络发言人论坛提出,财政预算是否可把公车消费、公款招待和出国考察费用作出定量规定。对此,市财政局网络发言人回复说,市级机关公车消费由市财政在每年预算中按车辆交通费定额予以安排,具体标准为:每年每车2.6万~2.85万元,包括燃油、维修、保险费等。招待费按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在单位年初预算中按每人每年300元的定额安排。可是,每年的“三公经费”总额具体是多少,“三公经费”占每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又是多少,该网络发言人并没有作出回答。相比之下,绝大多数城市的网络政务平台对此“绝口不提”。
建议:
行政成本应该上网公开
昨天上午政协的大会发言中,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张化本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的状况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公民知道或容易知道的就公开,公民不知道或不容易知道的就不公开的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周天鸿则建议,加大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力度,让民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信息公开是做好监督的前提条件,互联网技术为信息公开提供了便捷经济的条件。”目前,政府部门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在网站上有计划地、较为详细地公布包括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工作进展、单位和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重大事件的应对处置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信息及时有序的公布,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
张化本建议,制定《条例》实施细则。明确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放在与公众利益联系度高的民生问题(如就业、社保、医改、教育、住房等)和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行政成本问题(如公车使用、公款招待、公费考察等)上,并设立公开信息解释答疑机制,使该信息便于公众理解。
同时,要明确对不公开、拖延公开、阻挠公开或虚假公开行为的处罚条款,使信息公开真正落到实处。
回应:
今后经过批准的预算都要公开
昨天上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集体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认为,为什么现在政府难以公开“三公”支出呢?这在于基础工作不到位。
高强解释说,现在,财政上的预算科目没有这一项,政府支出中有“购置费支出”,但这个范围很广,既包括汽车、桌椅板凳,也包括办公用品、电脑等,细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外交部门有专门的支出预算,但还没有细到多少人出国花了多少钱,都干了什么。他表示,这是今后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进一步明确预算支出统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今年,全国人大预算审查结果报告中明确要求,“在预算经过批准之后的15日内向社会公开。”对此,高强认为,凡是提交到人大审议、批准的预算,都是可以通过财政网站、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开的。但他坦言,今年即便公开了,也达不到大家要求的那么细。
但他还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审查预算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求,在明年向人大报告预算时,要报告政府的基本建设情况和政府行政开支情况。”此外,正在修改的《预算法》中,也明确地提出预算公开的要求,即“政府编制的预算、调整预算、决算、部门预算,经过批准后,都要向社会公开。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