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报告中提出,将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今年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要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在地方,人大代表质询政府是常见情况,但“人大将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展开质询”的提出,具有非凡的意义。
今年1月,出现在重庆的人大代表质询职能部门的一幕 《重庆日报》供图
政治民主的重大进步
现代快报:您如何看待提出“人大将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展开质询”的意义?
竹立家:这个在国外也是普遍的做法。在我看来,从政治层面来讲,这是政治民主的重大进步,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里程碑。对政府这一块明确提出的这一点,人大有这个职能。
现代快报:从方式上讲,人大代表的质询如何展开?
竹立家:主要还是人大代表根据公众或媒体的反映,提出质询案。这是人大常委会工作民主化的一个基点。
现代快报:人大今年将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质询,那么对于地方人大来说带有什么启示意义呢?
竹立家:各级人大都可以质询,根据宪法精神,人民代表大会对权力运作质询,也是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
现代快报:但是从地方的情况看,地方人民代表对政府虽然屡有质询情况,不过,似乎给人一种不理想的感觉,比如说,2000年6月,深圳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杨剑昌代表领衔提出对市公安局的质询案,最后却变成了“听取解释”的询问。2004年,广东省惠州市人大代表就市政府迟迟不执行市人大常委会关停违规建筑东江明珠高尔夫球场的决议提出质询,但人大常委会力劝代表放弃质询。
竹立家:你说的这个情况确实有,而且还是普遍现象。从宪法的角度讲,只要是人大代表质询,理论上都应该有正式渠道的答复,而你讲的这两种情况都不应该发生,因为人大代表对政府进行质询是一种权威性的质询,政府必须进行答复,应该维护人民代表大会的尊严,维护人大代表进行质询的尊严。
现代快报:这种来自内部的劝说放弃,更令人难理解。
竹立家:我个人认为,放弃的背后有压力,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人大常委会不该劝人大代表放弃质询。
现代快报:地方人大代表对政府的质询怎样才能硬起来呢?
竹立家:这种情况当然要改,保证质询权,是最根本的东西。而要硬起来,必须加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力度。
该允许“批错”政府
现代快报:我们面前有一个最新的例子,就是“房价上涨1.5%”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政府统计部门遭到许多代表和委员的批评。今后,人大代表对类似问题是不是也该进行质询?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竹立家:国家统计局公布这个数字后,不光是代表和委员质疑,社会上、网络上的质疑也是不断,虽然国家统计局也进行了辩解,但是从老百姓的感受来说,这个数字还是不能接受的。作为人大代表可对统计数字有水分的问题进行质询。现在国家统计局已接触到网络或民众的质疑,作了些回应,下一步,这方面的统计方法、范围都应该发生变化。
现代快报:这次全国两会上,批评政府的情况比较多见,比如任志强就“炮轰”了发改委,批评政府成为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
竹立家:这次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两个亮点,一个是“尊严”首次写进去,另一个是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明确讲“批评政府”,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大进步,过去,批评政府是提心吊胆的。
现代快报:近年来也发生了一些因发帖批评政府而被抓的事件。
竹立家:这个还是不够宽容的表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民众和媒体批评政府不一定都对,应该允许批评得不对。
快报记者 刘方志
竹立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行政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著名公共行政学专家。
链接
共和国
质询第一案
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170多名北京代表团代表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上海宝钢工程建设问题”向冶金部提出质询。
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的陈锦华回忆,在那次人代会上,北京、天津、上海等5个代表团先后4次向冶金部提出质询,共提了60条意见。有代表对厂址的选择提出质疑:“听说目前选址的地基是软土层,桩基位移,工厂会滑到长江里去,是否确有其事?”有代表担心对宝钢的投资是个无底洞,“宝钢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能像冶金部部长唐克所讲的13年收回投资么?”代表们还对宝钢建设的规模、环保、进口矿石等问题提出质疑。
时任冶金部部长的唐克等认真回答了代表们的质询,详细介绍了有关的数据。但是代表们仍然不满意,表示要继续关注宝钢的建设工作。
这是全国人大历史上第一起质询案,史称“共和国质询第一案”。但此后相当长时间内,本次质询成为孤例,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地方人大代表率先打破沉默。
据《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