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小说从陷于地产纠纷的乔家大院起笔,撕开旧城改造重重帷幕的一角,揭示了儒雅精致的文化金陵无奈伤逝的复杂过程。文物存毁、古玩陷阱、民国逸事、预测学泛滥、盗版书操作等社会热点,无不信手拈来,妥帖融入人物命运之中。
本报选载小说其中一段,重点讲述过去发生在乔家大院里的那些故事……
[上期回顾]
京城来的古玩商周明山看了乔家想出手的青铜器,和中间人朱三爷约好三日后再谈……
周明山毕竟老于江湖,尽管乔家饮水楼上的几件三代青铜器,已是亲眼所见,确属珍玩,仍不敢十分放心,不能不慎加审察。当然,关于这桩生意的实情,是一丝一毫也不能透露出去的。他既不便找乔家去打听,也不能让金陵同行意识到他在关注北门桥乔家,只能旁敲侧击。好在朱三爷话多,说了乔家、朱家不少旧事。但古玩交易中,卖家编故事是常有的事,轻信这种故事的买家多半会上当。所以这些话不能依朱三爷一个人说了就算,周明山还要听听别人的讲法,倘若朱三爷说的的确是实情,此事便有九分可为。
周明山往日所结交的市廛友人,这时就派上了用场。南市楼的老茶房张魁,永和园的账房先生李如方,魁光阁楼上说评书的杨慕柳,提到北门桥乔家的逸闻,随口都能来上一段。
张魁说的一节趣事,叫“我养的儿子我晓得”。
说是那年秋闱放榜,乔文秋、乔文烨兄弟二人,去夫子庙贡院前看榜,还没有转回头,捷报已经送到鸡鹅巷乔家门前。其时乔家老父早已亡故,只有一个半瞎的老母亲在家守门。好在乔妈妈耳朵不聋,乔家又只是两间临街的房子,故而听得真真切切,是“乔老爷文秋高中第九十四名举人”。两个儿子临出门时,特地留下了两吊青钱,嘱咐母亲打赏报喜人。乔妈妈眼瞎心里亮,晓得那只是图个吉兆喜头的意思,没想到果然用得着它。此时乔妈妈满心欢喜,颤巍巍地提着两吊钱,摸出门来,正要双手递将过去,忽然心中一动,扣下一吊,只拿一吊钱给人。
那报喜人眼看是两吊小钱,已是意犹未尽,此时只得一吊,不免开口争竞。乔妈妈道:不是我舍不得这一吊钱,只是儿子临出门时,只留了这些在此,若都给了你,我就没有了。
报喜人说:老夫人太糊涂了!乔老爷既高中了举人,享不尽的富贵荣华在后头,你老人家何苦与小人争这一吊钱。
乔妈妈说:我才不糊涂。我两个儿子去赶考,若都给了你,一会儿老二也中了,岂不是没钱打赏么?
旁边看热闹的人听着,忍不住一齐都笑了起来,说是看不出这乔妈妈,竟有如此贪心!寒门小户的,能中上一个举人,已是祖上的盛德,她倒想两个儿子一齐高中呢!
正说话间,早听得一阵铜锣声自远而近,来人在巷口就放开喉咙唱道,乔老爷文烨高中第三十八名举人。
这回是乔妈妈笑了,说道:我养的儿子,我还能不晓得!老大既能中了,老二是一定中的。
李先生说的是一节佳话,叫“朱夫人慧眼择佳婿”。
想当年,乔家兄弟未发达的时候,双双在人家坐馆。哥哥乔文秋进学后,被锦绣坊卢家请去教两个公子,弟弟乔文烨教的是朱氏家塾。这朱家就住在北门桥东,莲花桥畔,与鸡鹅巷乔家,相隔不过一箭之遥,却是当朝官宦世家,钟鸣鼎食的金陵巨族。
这朱家待西席夫子却极厚。朱家老爷远在云南布政司任上,每有家信,必有附言问候到乔先生。家中老夫人主政,对先生也极好。投桃报李,乔文烨教授朱家一族里十来个学童,自然格外尽心。他设馆五年,朱家已经中出了三个秀才。
不料乔家发迹,这年乡试,兄弟俩双双折桂,轰动了金陵城。朱家得讯,竟封了二百两银子的贺仪,让管家送上门来。这要相当于乔文烨坐馆十几年的束脩。乔文烨禀告母亲和兄长,都觉得不能无端受人如此重礼。乔妈妈遂命乔文烨上门拜辞。朱家老夫人料他必来,已经请好了娘家舅爷在候着他,在书房中单摆一席为他庆贺,酒桌上漏出口风,原来是朱老夫人有意,要把小孙女许配给乔先生为妻。
乔文烨字斟句酌地回答,承老夫人厚爱,文烨感激不尽,回家一定禀明母亲;只是,一则兄长尚未婚娶,二则自己亦将赴京应试,此事尚祈缓议才是。
舅爷频频点头,赞道,乔先生能以功名为重,先立业后成家,真是有志气男儿。家姊的意思,有这二百两银子作家用,正是要你兄弟能够安心攻读。明春赴京,必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老夫人体恤寒门子弟的这份心思,令乔文烨感激涕零。乔文烨遂不再推辞,收了银子回家,却留了个心眼,并未向母亲和兄长说起朱家许亲的事情,以免哥哥分心。他只说朱家老夫人一片好意,若执意不受,未免让人家看得自己小量,莫非乔家两个新科举人,日后连这二百两银子的情分都还不上么?乔文秋也觉得这是个道理,只不过不要忘了人家这份情意就是。
转眼间冬去春来,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江南应试举子便陆续启程,进京赴考。乔家兄弟定于正月廿八进京。朱家得了消息,竟又让管家送了二百两盘缠银过来,且有朱老爷书信一封,已为乔家兄弟安排好了京城里的居处,免得去挤客栈。
结果,兄弟二人双双金榜题名。乔文秋中在三甲里,皇上赐了同进士出身,国家正当用人之际,陛见之后,就派了杭州府仁和县。乔文烨中在二甲三十五名,奉旨选入翰林院。
乔文烨这才将朱家有意提亲的前因后果,细细说与哥哥知道。
乔文秋先返金陵,那一番庆贺荣耀,又非中举时分可比。上任之前,他禀明母亲,办妥了几件大事,一是央媒上朱家为文烨提亲,果然一说就肯;二是依了亲家公的意思,择定了北门桥下荒弃多年的马府基址,着人建造乔家新宅;三是由朱家做媒,娶了颜料坊夏家的二小姐。
这年秋后,乔文烨上书乞假,奉旨回乡完婚。来年开春,乔文烨仍回京。朱小姐却宁愿留在金陵,侍奉婆婆,又成一时佳话。
三年后翰林散馆,乔文烨因为满文考试不及格,未能留京,派往彰德府安阳县。就在这一年,云南边陲土司叛乱,朱家老太爷以身殉国;祸不单行,大公子赶去云南,迎取父亲灵柩,半途又遭强人劫杀。老夫人悲痛之下,一病不起。一个烈火烹油的朱家,竟就此一蹶不振。全亏了乔文烨兄弟,一力帮扶,且将照应朱家后人,列为祖训,至今已历三世。朱家子弟的读书应考,姑娘的出身陪嫁,都是乔家供给。这虽说是乔家不忘旧情,也是当年朱老夫人慧眼择婿,为子孙留下的余荫。
而杨慕柳则告诉周明山一段有关乔家府第的传说——这座宅院,只因择址不慎,建房时就犯了难为。依风水上的道理,人家阳宅,总要依山面水,山环水抱,才算平安吉宅。可此地北面不但无山可靠,而且是杨吴城濠的流水。人家居住,总不能坐南朝北,若非如此便成了个背水而居的形势。据说当初马府,就是犯了坐南朝北之弊,所以出了个倒行逆施的马士英。乔家最后请了南捕厅甘石庵先生来筹划,甘先生出了个主意,将北面最后一进房屋,造成重楼,以呈山形;饮水园的北墙高耸,上端砌成波状,有如山坡余脉。为不泄地气,不能开后门,不惟宅院,连饮水园都没有后门。当时就有人说闲话,说地理书上有说法,不开后门,于后代子孙不利。然而甘先生给皇家看过风水,乔家没有异议,别人说也是白说。如今回头看,竟不幸为尔辈言中。不过依甘先生的说法,则是乔家后来擅自在园子里添造了一幢饮水楼,坏了风水。
杨慕柳微微一笑:“这也算是别出蹊径了,或许乔家就此峰回路转,别开生面,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