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世界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阿根廷半路“劫走”希拉里
· 有影响力的空头支票
· 多重优惠献给女同胞
· 懒人也有养生法
· 还记得第一次
感动你的电影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阿根廷半路“劫走”希拉里
英国媒体:我们怎么会有美国这样的朋友
  3月4日,英国《每日电讯报》专栏作家尼莱·加德纳针对日前英国与阿根廷两国就“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产生的争议表示,正在出访阿根廷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纯粹是“伪君子”,其在该问题上不坚定站在盟友英国一边的做法可谓是狠狠地打了英国政府一记大耳光。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左)1日与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右)会晤,灿烂的笑容背后是棘手的难题。

  几乎在最后一刻,阿根廷成功发动一场“外交政变”!

  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上任后对南美地区的首次访问,这次为期5天的访问,行程原本不包括阿根廷。然而,希拉里1日晚出现在阿根廷总统府。

  英国《泰晤士报》说,这是阿根廷的外交胜利。《每日邮报》更是用酸溜溜的标题《(英国)有这样的朋友:希拉里介入马岛争端……支持阿根廷》报道此事,以此表达对美国的不满。

  两小时的国家访问

  《泰晤士报》说,阿根廷正在庆祝“外交政变”成功,因为阿总统克里斯蒂娜1日晚在总统府,跟到访的希拉里,足足会晤了两个小时。

  希拉里上月28日离开华盛顿开始南美之行时,定下的行程是这样的:3月1日-5日,依次访问乌拉圭、智利、巴西、危地马拉和哥斯达黎加。希拉里计划1日出席了乌拉圭新总统何塞·穆希卡的就职仪式后,给了也参加这个仪式的克里斯蒂娜10分钟会面时间。

  可是,阿根廷领导层对美方这种安排很不满意,他们马不停蹄地展开游说,争取希拉里能给阿根廷“更有礼貌的待遇”。

  游说奏效,希拉里1日晚本来应该出现在智利,但她却“临时”出现在阿根廷总统府,跟克里斯蒂娜就像亲密无间的小姐妹那样“倾心交谈”。

  阿根廷为何下苦工夫中途劫下希拉里?英国媒体反应又为何如此强烈?

  希拉里送出定心丸

  会晤时,希拉里满脸笑容,克里斯蒂娜的笑容更加灿烂。

  这是因为,克里斯蒂娜才是大赢家。她不惜一切劫下希拉里,目的就是让美国介入阿根廷和英国的巨大争端,因阿英两国近日因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石油勘探和开采发生激烈争论,双方还在马岛一带部署上千士兵、多艘军舰、多架战机等,火药味十足。

  希拉里知道阿根廷想什么,她在会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政府认为马岛问题应该通过阿根廷和英国的双方谈判来解决,如果美国能为此帮什么忙,那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克里斯蒂娜想要的不止这些,她说:“如果美国充当调解人,我很欢迎,它是一个对阿根廷、英国都友好的国家。”

  希拉里非常谨慎,没有陷入“圈套”。她说,美国不是调解人,没有兴趣卷入这个争端,只是“鼓励对话”的角色;美国非常希望阿英两国坐下来谈判,用和平且有益的方式解决争端,但不会“强迫”双方谈判。

  这番话说得如此滴水不漏,但分析家认为,考虑到美国之前在马岛问题上一直偏袒英国,希拉里的最新表态算是给了阿根廷一颗定心丸。

  英国称不要美国管

  希拉里一表态,英国就紧张。英国首相布朗的发言人说:“我们对国务卿的支持表示欢迎……但美国没有直接参与的必要性。”

  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3日说,关于马岛主权归属问题,英国永远不会谈判——除非马岛人有需要谈判的明确意愿。

  英国《每日电讯报》专栏作家尼莱·加德纳4日在一篇题为《希拉里·克林顿在“福克兰群岛”问题上是一个伪君子》的文章中指出,希拉里站在阿根廷一方、支持阿方将“福克兰群岛”问题提交至联合国解决的做法可以说是令其铁杆盟友英国颜面大失,想想还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卖命的英军将士,英国政府真应该感到心寒。

  英国舆论也普遍认为,美方的立场可以称得上是虚伪至极。英国《每日邮报》说,英国怎么会有这样的朋友:美国介入马岛争端……支持阿根廷。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