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教改”方案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2月28日《中国新闻网》)
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从普通高中教育到大学高等教育,每个阶段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问题和矛盾,在改革中也有不同的诉求。教改的复杂性与医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把这几个阶段的教育改革笼在一起“一锅炒”,出台一个笼统的教改方案,而不考虑不同阶段教育的特点和诉求,这种教改恐难获得预期的效果。
比如,在学前教育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公立幼儿园难进,幼儿园僧多粥少,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动辄上万、收费超过大学的学前教育收费,给年轻父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于是,在教改中人们关心,学前教育能否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在义务教育阶段,群众的教育负担不大,人们关注的是,城乡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平衡,以及城市收取择校费、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在普通高中阶段,人们关注高考制度改革,能否切实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状况,大学招生在地域分配上能否更加公平?而在高等教育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如何改变当前大学教育产业化、行政化、功利化不良倾向,如何提高大学学生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
显然,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能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而是“一锅炒”式地规定入教改方案,最终给出的答案也只能是一些模糊的原则性规定,而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改革中存在多元利益诉求,在教育所有的重大问题上,都存在不同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过于笼统的教改方案,恐怕无法平衡各方利益诉求,从而影响教改的实际效果。
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教改的艰巨性,我认为教改方案应当分段制定、分段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不同阶段制订出台不同的教改方案,直面不同阶段热点教育问题对症下药,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让民众满意、真正管用的方案来。(孙瑞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