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2012》提前了两年,虎年春晚成了他的滑铁卢,在观众眼里一向低调、朴实、敦厚的老赵刚过了初一,就似乎没了十五。这几天来,有一股“倒赵风潮”正在网上迅速蔓延,先是其在春晚主演的小品《捐助》被评为最烂,紧跟着,其执导的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故事》也成众矢之的,因剧中广告泛滥,网民不客气地指出:赵本山想钱想疯了。(2月23日《新华网》)
在这些怨言中,小品《捐助》情节拖沓固然是重要原因,但矛头更多是针对里面植入的大量广告。在这个时候,泛滥于《乡村爱情故事》中的广告就显得愈加扎眼,“请不要在广告里插播剧情”就不仅是一种调侃,更是一种愤懑。
赵本山走红十多年来,一直很低调。但近年来,老赵突然发飙,俨然一娱乐界大佬,去年在春晚上捧红弟子小沈阳,今年又故伎重演,想把弟子王小利也捧上天。这还不算,去年以来,“本山集团”不仅在北京成立了刘老根大舞台,又不伦不类地在张艺谋贺岁片里连开“三枪”,七搞八搞,人早就飘起来了,你怎能还指望他踏踏实实地演好一个小品?
严格来说,一个艺人提携弟子乃至做大做强,都是人之常情。但必须看到,赵本山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靠的是观众的认可和信任,正因如此,当其处于巅峰时,哪怕有一点对自己“衣食父母”的怠慢,就可能被视为背叛。而现在,赵本山作为一个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为名望和金钱已不惜透支个人信用,整个“本山集团”更是毫无遮掩地以贩卖恶俗来捞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倒赵风潮”就是一种必然,因为我们已经不再相信。一句话,赵本山的“忘本”恰恰是忘了自己,而忘了自己的人势必为他人所忘,这是文化规律,也是经济规律。(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