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版:社评互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不能让尊严那么容易脱落
· 有感总理强调
· 破解用工荒 首要是尊重打工者
· 录音拜年
就是看得起百姓?
· 什么时候才能把尊严还给农民工
· 你可知“钉子户”不是我真名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2 月 2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什么时候才能把尊严还给农民工
  贵报2月9日社论《对弱势人群的关怀怎能“放假”?》,读后心生感慨,作为一个现在无锡东港镇打工的农民工,对此,我有太多的话想说。

  农民工问题已经是一个让人麻木的问题,至少对有些人而言。而“突击关怀”也已成为常态。缺少“制度关怀”,仅靠“人为关怀”,怎么可能有持续“关怀”?

  身为这一群体中的一员,我最渴望的就是得到尊重,但这一渴望恐怕在我有生之年也难以实现。譬如,讨薪难。自从有农民工,就有了“讨薪难”,如影相随,不离左右,而且我很悲观,这个“难”,还会一直“难下去”。为什么我这样悲观呢?因为农民工自始至终不能享受“同城待遇”,也就是“国民待遇”。这是一个令人万分无奈、伤感的“黑色幽默”。在同一片土地和蓝天下,仅仅因为户口不同,不是“本地人”,讨薪路上我们艰难“前行”,不敢挺直腰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何止如此!因为户口不同,农民工孩子进城读书要交各种各样的“借读费”,使得收入微薄的我们无法带孩子在身边读书,只能徒生嗟叹。农民工长年为城市建设起早贪黑地忙活,工地码头,大街小巷,哪里没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可他们不但享受不到城里人享受的各种社会保障,甚至在遭遇车祸等不测时,命也没有城里人“值钱”,甚至遭受一些自认为高贵的城里人(其实,这些“高贵人”忘了,他们的祖辈也曾是农民)的歧视和白眼。试想,如果有“国民待遇”,民工会蜗居在临时宿舍吗?还会像盲流一样在城市间漂泊不定吗?还会在“用工荒”时还留在家乡不愿返城吗?

  不可否认,多年来,国家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制定了许多制度,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可以发现,长期以来的有关农民工的政策制定,因“国民待遇”的钳制,使得政策制定导向思维始终未能有根本上的突破,始终未能跳出农民工是“外地人”这个户口谬论“怪圈”,总是“看上去很美”,难以实际执行,由此大大削弱了政策效应和效益,使得农民工长期生活在缺少尊严的边缘地带。

  就拿节假日加班来说,天底下人都知道有加班工资,证据不可谓不充分,可有几个农民工敢向老板要?这个问题存在不是一年两年,可为什么仍旧是“不告不发”?

  中国是农民大国,农民不富,中国就无法富强。当下许多农民的家庭收入一半以上来自打工所得,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八成以上,这也就是说,农民工不富,农民工活得没有尊严,中国也就无法富强,也就缺乏国家尊严。那么,什么时候才能给农民工以应有的尊重呢?

  孙维国(作者系安徽省全椒县来江苏打工的农民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