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7版:核心报道/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他在总理面前“失控”2分钟
· 总理赞江苏教育
· 总理“大学功利论”值得教育部门反思
· 步行街无关民生只关“财政拼命花钱”
· 李庄当庭认罪
重创律师声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2 月 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总理“大学功利论”值得教育部门反思
  在与科教文卫代表座谈时,温家宝总理对当前的中国大学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感慨道:“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在提到中国大学管理一刀切遏制创造力这一问题时,温总理也说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2月2日的《新华网》在报道这番精彩对话时做了一个同样精彩的标题《温家宝:大学功利化是要命问题,须有办学自主权》,一针见血,余音不绝。

  温总理的这番话,很实在,更有极强的针对性。当前的大学,“功利化倾向严重”和“办学自主权不足”的确是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钱学森的疑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出不了一流大师”,与诺贝尔奖一年一年与我国高校无缘的尴尬,去年曾经引起学界对大学教育的新一轮反思,但这样的反思,毕竟很难成为政策层面的推动力,现在总理也直接指出了“大学功利化”和“办学自主权不足”这两个问题,相信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变革,恐怕已经不远了。那些沉迷在高等教育现状中不能自拔的既得利益者,真的应该多听听总理这番话的弦外之音,为即将到来的变革多做准备。毕竟,变革越晚来临,我们付出的代价就会越惨重。国际上权威的科学杂志《柳叶刀》和《自然》已经先后发文质疑中国的学术诚信,中国大学变革的迫切性,由此可见一斑。

  “大学功利化”的恶果,大家都已经看得很清楚:学术造假成风、师生关系淡漠、大学盲目扩招然后卖地还债、培养质量严重下降……在这些恶果当中,我始终觉得,有关部门一些不当决策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比如说当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的扩招,就是以“拉动内需”的目的推行的,大学招生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教育而是拉动内需,这种目的上的错位,必然带来今天“本科生还不如过去专科生”等一系列恶果。想要让大学从多年扩招的巨大惯性中走出来,有关部门就必须对当年的扩招政策失误作出深刻反省,并尽快让现在的大学招生纳入“教育为本”的正确轨道。

  如果说“大学功利化”是果的话,那么,“办学自主权不足”就是因。虽然教授治校是人们一致认为最合理的高校治理模式,但目前的大学,总体上来说仍然是“官员治校”,无缝不入的官本位思想,早就侵入了高等教育的各个角落。在这样的治理模式下,追求权力必然成为很多高校教师的“最优选择”,学术研究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即便有,也只是争权夺利的工具。看看现在的很多教授,不是想着升官就是忙着走穴,怎能寄希望于他们践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在温总理直指高等教育弊端之后,高校管理能够去行政化吗?这是个并不奢侈的期待。(本报评论员 赵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