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快报首席评论员伍里川的社评具有创新意义地第一个推出“公民两会”的提法,显现从“民生两会”到“公民两会”的递进是从平民社会迈向公民社会的体制性积极反应。
但是,人们对此的认识、见解却有较大的差别。很多报纸连发“省两会特别报道”,都大谈民生大盘,各地市长也畅谈民生见解和规划。”扬州市市长的话则有相当的公示性和官方性:“民生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提到“民生”,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孙中山先生创导的“三民主义”。200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三民主义”条目中说:“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显然,这种释义早已过时。在该词典的“民生”条目中则称:“人民的生计。”如果按照“民生”即“人民的生计”这种涵义来论,早就自称“进入小康”并向“更高一级小康迈进”的政府市长怎么还要为“人民的生计”大抓特抓大费脑筋呢?民生成了惟一,那么,科学发展问题呢?文化研究问题呢?反腐败斗争问题呢?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呢?这一连串的疑虑和担心,倒使我觉得快报社评中所说的:“我们的目的,还不能在‘民生两会’停顿,我们的思考,还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民生两会’的关注,公民精神是‘民生两会’的真正内涵。以公民精神‘扛’起的两会,是两会的成熟境界……”阐述得富有辩证法意味,目光远大。亟待快报引领百姓正确理解“民生”内涵。邵学文(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