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千古骂名,全然加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英雄身上,一个于万民有利、使生灵免于涂炭的人身上,这实在是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你所读的、你所知道的所谓“历史”,可能本来就是假的,而且假得离谱,假得出奇。
在这里,你会读到一段真的历史,看到一个真实的曹操。
[上期回顾]
张角起义后,灵帝慌忙组建了讨伐兵团,趁着这个机会,曹操脱下文官服当上师长,开始掌握了枪杆子……
对付黄巾军的主战场有两个,一个是北部的冀州,北中郎将卢植任总指挥,他的对手是张角三兄弟;一个是南部的颍川郡,分别由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任总指挥,他们的对手是颍川黄巾军的首领波才。
颍川郡的位置挨近洛阳,波才又是黄巾军中最有谋略的将领,朝廷不敢怠慢,派了皇甫嵩和朱俊共同迎击。但是,黄巾军作战很英勇,面对朝廷的两路大军,竟然不急不怕,沉着应对,皇甫嵩和朱俊虽然没有吃到大败仗,但一举荡平敌人的想法没有实现。
尽管有过平叛的经验,但这一次他们也不敢再大意,商议之后,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与黄巾军打持久战和消耗战。
这个决策本来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这次出征,队伍是临时组建而成,是一支战斗力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部队,稳定一下慢慢来,是有必要的。而且,大将军何进在洛阳正抓紧组建预备队,援军以后会陆续投入战场,只要坚持下来,战场敌我力量对比就会发生改变。
波才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想长期对抗,而是全力攻击,他们选择的主攻目标是朱俊负责的方向,结果朱俊盯不住,吃了败仗。
皇甫嵩分析了形势,认为要找一个坚固的据点屯兵筑寨据守,这样他带兵退到了一个地方,叫长社。
皇甫嵩和朱俊的队伍退进了长社城内,波才随后指挥黄巾军将其层层围住。黄巾军的人数几倍于朝廷的部队,形势十分危险。
皇甫嵩不断向洛阳发出求援信号,这样,新组建的骑兵师共五千余人,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下,即在师长(骑都尉)曹操的率领下投入战场。
黄巾军在波才的指挥下猛烈攻城,长社是一个小县城,通常这样的城池只有四个门,站在南门楼一眼就能看到北门楼。平时,里面的常住人口至多数千人。依靠这样的城池抵挡黄巾军数万人的进攻谈何容易?
皇甫嵩站在长社城墙上,他看到黄巾军的营寨附近长满树木和草,脸上开始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波才,看来你只靠自学成材还是没到火候。一通火攻之下,黄巾军损失惨重,但他们没有完全退却,而是退到长社之外稍远的地方重新扎营。这时,曹操率领的骑兵部队赶到了。
三路人马合在一处,由北中郎将皇甫嵩统一指挥,这次皇甫嵩改变了打法,主动寻求与黄巾军决战。结果,这场决战以朝廷军队大胜而结束,波才弃军而走,黄巾军被斩首数万。
皇甫嵩、朱俊会同南阳郡太守秦颉、骑都尉曹操等人继续追击,不断扩大战果,于宛城斩杀了黄巾军另一个首领张曼成,最后于阳翟和西华再次找到波才和黄巾军首领彭脱率领的主力,取得大胜。
朝廷军队三战全胜,黄巾军被迫退出颍川、南阳等地,京师南部的形势转危为安。
之后,朝廷命令分兵,皇甫嵩率领所部以及骑都尉曹操所部开往洛阳东部地区兖州刺史部的东郡,在那里黄巾军首领卜巳渐成气候。皇甫嵩、曹操率军到达东郡后,击破了东郡黄巾军,生擒卜巳,斩首7000余人。
而同时,北部战事也进展顺利。
卢植到达冀州后,利用自己的名望,大量招募兵马,壮大力量。在这次招募活动中,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他们就是卢植的两个学生:公孙瓒和刘备。他们不是一块来的,但都不是只身前来,还带着不少人,其中公孙瓒带的人里,有一个叫赵云,刘备带的人里,有两个人分别叫关羽和张飞。
几仗下来,张角兄弟渐渐不支,退到了广宗。卢植在广宗城外修堡垒,挖壕堑,造云梯,准备攻城。正要一举攻下广宗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卢植被解职,因为他没有给前来监军的宦官送钱。于是宦官回去后,添油加醋说卢植消极怠工,故意不出战,是想邀功。灵帝大怒,给卢植派来了一辆囚车,临阵把主将逮捕,押回京师问罪。
接任卢植的人名叫董卓。说实话,论打仗董卓是那个时代一流的猛人,但此君长期与羌人作战,擅长骑兵野战,属于速度型和力量型选手,拉到河网密布的冀州大平原上一试,居然找不到感觉。他多次想找张角的主力决战,但总也找不着。
这反而救了卢植一命。他被押到京师本来要受到严惩,但由于董卓军事上的失败,从反面印证了当初他稳扎稳打策略的正确,于是他仅受到免官的处罚。
董卓眼看拿不下张角,干脆向灵帝上书,说自己无能,然后向天子推荐了一个人代替自己,这个人就是正在东郡一带清剿黄巾军的皇甫嵩。董卓是皇甫规的老部下,自己学艺不精,只好把老首长的侄子请出来。
这一年对皇甫嵩来说实在是个人事业的巅峰,而且他运气也好得不行。接替董卓以后,还没等他拉开阵式,对方的主帅、太平道大贤良师、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就不幸病故了。
张角突然去世给黄巾军造成巨大打击,在皇甫嵩指挥下,朝廷军队在广宗这个地方取得了决战的胜利,张梁、张宝先后被杀。张角虽然死了,但仍然撬开棺材,戮尸、斩首,将张氏三兄弟的人头传送京师。
灵帝大喜,开始论功行赏。凡参与平乱的都有不同的奖赏,骑兵独立师师长(骑都尉)曹操因为配合皇甫嵩作战有功,被任命为济南国相。
在这场平息黄巾军的战役中,除了曹操,还有几个人崭露头角,引人瞩目,换句隆重点的说法,就是登上了历史舞台。其实,这几位算来也都是大家的老熟人了,他们的名字是王允、陶谦、孙坚、公孙瓒、刘备。
如果没有黄巾起义,王允可能混个九卿之类的官当,如果祖坟上冒出高烟来,也有希望位列三公;陶谦恐怕还得在军队里混日子,由于跟上级关系处不好,自己又有一身的臭脾气,所以前途较为黯淡,干到年纪一大把,转业回家;孙坚要稍微好一点,这小子能吃苦、心态好,不过因为没有后台,能干到郡太守这一级,也得累到半死;公孙瓒行情最好,有可能混到边防部队里跟北部少数民族作战,如果战绩好的话,没准能封个侯;刘备情况最差,建议他向商业、娱乐业方面发展,或者重新回炉,到卢老师那里继续上学,然后专心搞学问;赵云群众基础看来不错,可以在家乡真定县当个公安局长(县尉)什么的,如果有机会到部队里发展,没准能混到校尉、中郎将这一级;关羽和张飞嘛,一个是流窜犯,一个是什么事都爱管的闲人,都属于社会不安定因素,估计摆脱不了受穷的命,如果不服气想造反的话,结局不会比张角兄弟更好。
如果没有黄巾军,曹操想当“乱世英雄”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他可以转行向“治世能臣”方向发展,以他的智商应该也能在史上留个小名。
但是不久的将来,他们都人五人六起来,抄起家伙大打出手,跟别人打,互相之间打,嘴里都喊着“光复汉室”的口号,手底下干的都是私活。东汉帝国摇摇晃晃地又走了几十年,终于葬送在这帮人以及他们子孙们的手里。
因为黄巾起义,曹操过了一把带兵的瘾。现在,他又要脱掉戎装换上文官制服了。他现在是品秩二千石的地方大员,即将到那个陌生的地方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