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快到了,很多刑满释放人员都去社区“打拼”,要钱要物!让人感动的是,前天有一个借钱从来不还的“赖子”,竟然主动去社区还钱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意外:“赖子”还钱了!
前天,“不速之客”王冰(化名)再次走进淮海路社区!不会又要借钱吧?很多人这么认为。
40岁的王冰交友不慎,染上了毒品。近几年来,他不仅吸得家徒四壁,还丢掉了工作,患上了丙肝、肺炎、艾滋病。即使这样,他依旧不能痛改前非,四处借钱买“白粉”。 “他豁出去了,没钱就跟社区拼。”王冰本来是延龄巷社区居民,去年街区调整之后才划入淮海路社区。交接工作时,延龄巷社区主任曾经隆重向新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王冰借钱从来不还!
去年10月26日,王冰去淮海路社区借钱,社工怕他又借钱吸毒,谁都不愿出手相助。王冰很有耐心,从中午磨到下午5点,直到社区主任周蓉开会回来。周蓉很同情他的遭遇,借了200元给他。“月底一定还钱。”当时,王冰信誓旦旦地承诺。不料,还款期限到了,他连个人影子都没有。“周主任,你这钱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两个月过去了,很多人这么跟周蓉开玩笑。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王冰从口袋里掏出了200元钱,毕恭毕敬地递给了周蓉。还钱时,他还道了歉:“主任,不好意思,我前段时间一直生病,钱还迟了。”
“不想丢掉最后的信任”
“我记不清跟人家借过多少次钱了,反正从来没有还过。”王冰说,这是他第一次还钱。其实,还钱时,他经济依旧十分窘迫。为什么这一次这么爽气地还钱呢?
原来,王冰经常编理由跟亲友借钱,大家像躲瘟疫一样离他远远的。就连他的亲生父母,都把家里的房子卖掉躲到乡下去了。“我没有想到,周主任会这么爽快地把钱借给我。”王冰说,借钱时他已经高烧几天了,他很感激周蓉主任相信他是借钱看病。更令他感动的是,在知道他身患艾滋病的情况下,周主任还关切地伸手摸了他的额头,这一点,连他的亲人都做不到。
“拿到200元钱时,我本来想写个欠条给主任的,但是主任却不要。”王冰说。
“他能还钱,我真的很激动。”周蓉告诉记者,她高兴的是王冰还钱的行为,让她又一次证实了,信任和尊重能换回人的良知!
让社区帮教不再难
其实,周蓉已经不是第一次借钱给刑满释放人员了。在此之前,她还借过钱给10个刑满释放人员。除了一个爱赌博的老太太因为去世没有还钱之外,其他9个人都把钱还给她了。
其中有一个人,不止一次向周蓉借钱,最多一次借过500元,也都还了。社工告诉记者,此人也是吸毒的,周蓉主任不仅给了他关怀,还多次上门做他亲人的工作,让他的家人接纳、帮助他。如今,此人坚持戒毒,还找了份门卫的工作,干得很好。
“犯了错误的人,更需要别人的理解、宽容和信任。”周蓉说,社区安置帮教工作是一个难点,做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应该用言行去感化他们。快报记者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