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地还债的大学卖掉的是大学精神 东方早报 1月14日 作者 周明华
高校扩招高潮中,燕山大学西扩,征用3700亩土地。土地被征4年后,农民发现部分土地被变更性质后高价出让。燕山大学称,“卖地”是为解决负债问题,而且这些地已与村民无关。不过,6万元每亩的补偿,130万元每亩的土地出让金,这让村民无法接受。(1月13日 新京报)
东方早报一评
燕山大学如此轻飘飘回应村民的上访,以期用这一冰冷得彻骨的理由来浇灭村民要求收回部分土地续耕的愿望。显然,其间晃动着违法之影,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确需改变土地用途的,应经有关部门同意,并报原批准用地政府批准。燕大扩建征地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但改变土地性质时却将省政府搁在了一边。
是什么力量推助这次高校大胆变卖土地的行为呢?原来到2006年,燕大欠工程款就超3亿,银行已停止向学校放贷;而该校在这次变更出让473亩土地的6亿多元出让金中,拿出一半资金使秦皇岛市政府“受益”。所以,当地政府之所以极力与差钱的燕大一起拿出如此多的土地“非法”变更性质,再采取行政手腕拉高价格出让,不外乎还是冲着“钱”去的。
所以,有关部门的辩白显得苍白无力,不值一驳。教育特别是高校,要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差钱就甭想。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王国”,美国的大学几乎富可敌国。但这些钱不是靠征公共事业用地再高价变卖所得,而大部分是靠社会捐款。2003年,美国高校所获捐款高达239亿美元,即便在去年金融风暴期间,至少有9家美国大学仍收到4650万美元的神秘捐款。
美国的这些大学靠什么魅力来吸引这么多捐款呢?现实与历史方面的原因固然较多,但根源还是大学淡化行政色彩,与政治保持固有距离的治学传统在发挥作用。这种用大学质量获得社会认可,自然会换来社会支持。而社会捐赠便像潮水般涌入高校,甚至在大家过紧日子的时候,照常会出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无名英雄。
现代快报再评
从前的所谓“投机倒把”,实际上针对的是正常的低进高卖市场行为,在那个时代沾了“资本主义尾巴”都是罪行,这不奇怪;当我们决定走市场经济道路时,这个罪名当然应该取消。但是,以办学等“公共利益”为由低价征地,然后高价卖出,这哪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呢,分明是巧取豪夺嘛,理应受制裁,或者将地物归原主,让农民以原价买回去,或者将赚的钱还给农民。
作者拿美国大学说捐款,说大学精神,只是自说自话。请问,该校根本就没有过“大学精神”,怎么可能在卖地时“卖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