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张磊豪捐耶鲁大学,不仅关乎他自己“花钱”的自由,也关乎着我们的大学应该怎样向耶鲁学习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关乎着我们怎样为留学生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环境。“豪捐”应该激励我们,而不是引发一场口水仗。
耶鲁大学毕业生张磊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万多美元,此事激起了中国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对“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感到气愤。也有网友认为,张磊支配自己赚得的钱根本无可厚非。
(1月11日《华商报》)
张磊“豪捐”的意义远不止“支配自己的钱无可厚非”。功成名就的校友向培养自己的母校捐款,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司空见惯之事(像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那样的名校多为私立大学,校友和社会的捐款是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在中国则并不多见。中国的大学大多数为公立大学,有政府投入作保障,大约正因为“不差钱”,中国的大学一般不大在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也缺乏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负责的积极性。相应地,不少毕业生也对母校缺少报恩之情,缺乏像张磊那样反哺母校的积极性。
有网友指责张磊向耶鲁捐款是在“帮着人家发展”,这也是需要加以辨析的。像耶鲁、哈佛那样的外国名校,通过接受捐款等各种渠道筹集了较充裕的办学经费,在严格的外界监督下,一分钱也不敢乱花。其中一项重要的支出,就是为各国学生提供奖学金。张磊向耶鲁捐款助学,其实也是在帮助耶鲁培养像他那样的中国学生,若将其简单界定为“帮着人家发展”,就过于狭隘了。
有人也许会说,这些中国毕业生如果选择留在外国工作,岂不是中国人力资源的巨大损失?其实现在早已不是当初美国千方百计强留钱学森的年代,留学生完全能够在“留下来”和“回国”之间做出自由选择。如果中国留学生选择了前者,只能说明我们在国内很多方面做得不够,还需要大力改进。如此说来,中国毕业生张磊“豪捐耶鲁”,既是在激励中国的大学像耶鲁那样真正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负责,也是在激励国内积极营造环境,以最大诚意吸引留学生回国效力。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