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择班费”浇灭了贫困生最后的希望
· “血铅事件”后
能否招商变“选商”
· 教育界还有哪里没分“贫富班”
· 中国真正被掐住脖子的不是能源
· 投诉要用文言文?
· 荒唐的听证会“合规”,这才是悲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择班费”浇灭了贫困生最后的希望
  择校费剥夺了穷孩子公平起跑的机会,“择班费”则破灭了穷孩子通过读书向上流动的希望。“贫富分班”的现象之所以出现,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教育的产业化和功利化思维。

  择校费未死,“择班费”又来。据《安徽商报》1月5日报道,安徽灵璧县一小学被曝存在“贫富班”现象。家长交3000元钱,孩子就能享受小班待遇,教室设有空调、彩电、DVD等教学设施;不交钱的孩子就要去挤近百人一间教室的大班。

  一堵墙,就是“穷班”与“富班”的分水岭。在同一所学校求学,做学生的差别竟然是如此之大。看来,拉大贫富差距,也已经从娃娃开始抓起了。

  择校费问题,早已将学校划分成了三六九等,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和家长为此消得人憔悴。在他们眼中,“公平”大概停留于词典中,至少在教育领域,他们是难以体会到的。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学校这个小小的社会寻找相对的公平。不幸的是,对于安徽灵璧县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相对公平也是奢侈的。

  作为教育不公的主要标志,择校费早已被民间和官方一致定性为乱收费,且属“历史遗留问题”。但在灵璧县的一些学校,“贫富班”为何也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呢?表面的原因是:贫富班在这些小学校长的前任就已经存在,但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化与功利性,已成为真正的“遗留问题”。这个问题,可用来解释很多教育方面的不合理现象。

  不要以为“贫富班”只是个别问题,至少在灵璧县,它已经是一个持续多年的普遍现象。回顾一下你会发现,灵璧县其实只是一个“抄袭者”,类似的分班现象在国内其他地方早已存在。譬如,山东省实验小学早在2000年就开始推行电脑实验班、英语实验班和普通班,班级之间的缴费相差上万元;次年,上海徐汇区一所小学“借鉴”了相关创意。我们不得不相信,功利性左右了太多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方式,所谓教育公平,在他们心中完全没有分量。

  穷人通过读书获取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机会。而人为地制造差异化教育,只会产生穷人更穷的马太效应,让贫富差异更加突出。如果说择校费剥夺了穷孩子公平起跑的机会,那么“择班费”就浇灭了贫困生最后的梦想与希望。

  有教无类,这是孔老夫子告诉我们的,在他的学生中,有贵族,也有平民。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这与温家宝倡导的“穷人教育学”完全一致。很遗憾,当下太多的教育工作者并不屑于孔子的教育观念,一些地方政府似乎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于是,贫富分班也就成了必然。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