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6版:24小时热读/焦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北边畅,交警笑得轻松 南边 堵,孕妇急得直哭
· 大桥堵与房价贵
其实有一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大桥堵与房价贵其实有一比
  快报评论员 张洪

  大桥开设公交专用道缓解拥堵,昨天算得上是接受实战演练的第一天,媒体记者体验的结论是:“局部通行效率有一定提高,但大桥整体拥堵依然。”其实,这是个意料之中的结论,毫无出奇之处。因为从此前种种“治堵”措施实行的效果来看,治标不治本的结局几乎是早已注定。

  “吃穿住行”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吃饱穿暖的目标对普通人来说不难实现,但房太贵、路难行俨然成了现代人的两块心病。对大部分南京人而言,主城区交通方便可房子买不起,江北房价相对便宜可路上堵不起,这种矛盾和纠结事实上也构成了现代人的主要焦虑之一。正因为此,我们在说到大桥的堵时有必要和房价的贵来作个对比。

  首先,从供求的关系来看,不意外。

  大桥的堵从根本上说缘于人流车流远超设计负荷,属于典型的僧多粥少,这和房产市场上购房刚性需求远大于住房供给,从而推动房价是一个道理。想买房的人到处都是,可每年新推的楼盘就那么一点,加上开发商们还要玩玩囤房捂盘的猫腻,于是房价只涨不降,买房就像买菜,为拿个号要通宵排队。同样,大桥原先设计的车流量极限是1万辆/日,而现在实际日通行量已过了7万辆,超过了6倍。如此反差之下,大桥维持到今天简直算是个奇迹。

  其次,从制度合理性来看,有瑕疵。

  为什么大桥会不堪重负?原因很简单。一是缺乏规划的前瞻性:从1990年起,大桥的通行压力已显露端倪。到2002年时基本上已处于满负荷。2005年拆除两个收费站后,大桥事实上已成为南京过江的唯一免费通道,再加上二桥远在下游11公里,三桥远在上游19公里,绕行非常不便。因此,大桥车流量日益猛增的局面并不难预见。二是缺乏设计的合理性:如开始时公交站台的设置、上桥处十车道PK两车道的瓶颈,这些年来在讨论大桥拥堵的问题时被屡屡提及。

  拿买房类比,制度的瑕疵同样可以回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刚性需求?”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行住房市场化,加上土地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以及长期以来保障房的建设不力,实际上是把所有人都逼进了购买商品房的大军。

  最后,从治理的手段来看,太片面。

  禁外地车通行、禁长途客车通行、实施单双号、设公交专用道……伴随每一个治堵措施的出台,媒体都习惯用“有望”一词来表达乐观的欢迎。这就好比国务院关于调控房价的精神一报道,老百姓纷纷有了房价要降的预期。然而,一段时间下来,大桥依然拥堵,房价依旧高挺,开发商照旧制造着“地王”,上万人为过江在风雪里步行。

  效果之所以不佳,在于我们的手段过于片面,哪里堵了就治哪个堵点,遵循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性思维。可以断言,只要实际流量一天不减少,大桥就不可能不拥挤。从这个层面来说,加公路层、建姊妹桥以及赎回二桥经营权取消设卡收费之类的建议有其积极意义。说白了,解决桥堵与调控房价一样,要想真正见效,需要上下兼顾、多方统筹,关键时还须要不计较一时得失的勇气。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