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一幕极端自私的闹剧而已
· 因为苦乐不均,所以反感权力团购
· 别忘了银行也是“地王”的股东
· 道德偶像不是根治
医德缺失的手术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道德偶像不是根治医德缺失的手术刀
  55岁的武汉市医生王争艳被评为30名“江城好医生”中的一名。这位从医25年头发花白的医生,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至今还常开两毛钱的处方。

  (12月23日《武汉晚报》)

  低价处方医生载不起对廉价医疗的期待 红网 12月24日 作者 然玉

  红网一评    

  “江城好医生”王争艳,大有成为新一代“网络偶像”之势。在即将告别工作岗位的时候,她收获了网友潮水般的赞许与祝福。

  感动,因那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善行。王争艳以自身行动恪守了医者的操守,诠释了医者的价值。而那些平凡的细节,就足以让我们心灵颤动良久。王争艳之所以能让公众为之动容,实乃因为这样的医生在今天少得可怜。现实的语境下,医生的光环已然黯淡。对患者的傲慢,信手涂鸦的笔迹,看不懂的处方上,写满昂贵却不定有用的药品。以上,便是公众对当下医生的大致印象。很多时候,无良医生的确扮演了拉升患者消费的不光彩角色。高价医疗已为社会不能承受之负重,而怨气所指往往以医生为靶。

  对王争艳的礼赞,更多地可以解读为一种呼唤。“王争艳”成为“恪守医德”的代名词,甚至寄托了民众对廉价医疗的热盼。民心所向,期待王争艳不只是个体、不只在江城。潜意识里,人人都希望遇到王争艳这样的医生,拿到王争艳式的处方。这是一个王争艳稀缺的时代,换言之,这是一个医德缺失的社会。很多时候,变质的医心成为民众归责的对象。俨然,我们就医时如流水般花掉的银子,都流入了医生的腰包。公众的这种情绪以一种正面的方式得到了宣泄:用对一位好医生的掌声与热捧,向更多医者的职业操守提出质问。

  诚然,医生信手涂鸦的处方,掏空了不少患者的腰包。但高价医疗的关键,却不尽然是医德之不存。过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成功,极大消解了医院的公共事业属性。当医院的市场化进程失于无度与无序,便注定了廉价医疗年代的远去。或许,曾经有N个王争艳,但是那已然成为传说。医院背负的创收之重,很多时候决定了医生手中的笔,写不出廉价的处方。

  公众朴素的梦想,无非是想医德回归,一如王争艳这般。但医德之生根发芽需合适的体制土壤,但愿献给王争艳的如潮掌声,能让新一轮医改回归公益的航向。

  现代快报再评

  医疗卫生行业从不乏感动人的典型。甚至之前几千年的“吃人”历史里也从不乏德高之士,尤其多出现在“悬壶济世”的传统医药界。典型可以感动我们,却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多,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而医生待遇、收入和社会声望之低,却是“中国特色”十足。我的侄女很后悔学医从医,我也很后悔让外甥女学护理,既辛苦又收入低,工作时间长、责任重还要常倒班,却达不到同龄人的收入水平。

  另一个“中国特色”的问题是,财政对医疗的投入极不公平。各地号称“人民医院”的医院实际是最官僚化的,一般都有特殊病区或病房为官员服务,这是不公平的表现之一……

  说到底,还是一个公平问题。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