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之后四年,莫言推出了新小说《蛙》。这部酝酿了十年的小说引人关注,因为书信和剧本糅合为一体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被认为极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空间。而在主题上,当代中国生育史更是之前作家们很少涉及的话题。据说,小说里面五封信的接收者“杉谷义人”是暗指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那是日本文学界的一位勇者。不过与此同时,莫言强调,其实这部小说,是最指向他自己内心的作品。下面,就是他关于这部小说的内心旅程……
小时候我对姑姑特别崇拜
莫言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蛙》中的高密遍地蛙鸣,现实中的高密呢?
莫言说,“1960年代确实是,晚上睡不着,都被蛙声包围。我们那里有各种青蛙,青蛙多的时候,看不到池塘里的池水,上面都是碧绿的青蛙脊背。”但他从来不吃青蛙,“我对青蛙恐惧。高密的青蛙有各种颜色,我见过最大的像马蹄,是只肥胖的大青蛙,我们村子一个姑娘抓到以后特别兴奋,准备回家烧着吃一顿。我看到后心里有极大的不忍,我想长这么大,青蛙多不容易。我就跟这个姑娘说能不能让我看看,她给我看,我拿着就给扔了。她后来再也不理我了,见到我就骂我,她说我太坏了。我没法给她解释我心里的想法。”
莫言称,把蛙作为某种关联写成一部小说酝酿了很久。但是诱发他写这样一部小说的是他的姑姑,姑姑的从业经历和小说描写很一致。只是生活里的姑姑,到了晚年没有处于精神混乱的状态。
“我经常睁开眼看到的就是我姑姑,一生下来就是她把我接到人间,小时候我对她特别崇拜。1980年代我就认为她应该进入小说,但是到2002年春天才拿起笔写这本书。那年春节,大江健三郎先生到我故乡,问我下一步写什么。我回答很可能以姑姑作为素材,写一部和生育有关的小说。他听了以后就很感兴趣,于是我带他拜会了我姑姑。姑姑的言谈举止给大江先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后来很多次讲话中都提到了莫言的姨妈,他分不清是姨妈还是姑姑。大江这次高密之行,也让我下定决心要赶紧写。”
眼下是把自己当罪人写
《蛙》一共分成了五个部分,感觉前三部分叙述的笔法相对平静,但是到了第四部分会觉得明显和之前的感觉不一样了。
对此,莫言说,这部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从过去往现在写,到第四部分写到当下了,当下生活呈现的就是一种乱象。“你说繁荣也好,混乱也好,基本是这么个状况。因为姑姑是妇科医生,所以这部小说肯定会写到生育领域的故事,目前这个领域的状况就像我小说写的一样,出现了过去从来没有的现象,比如代孕等等。这一部分也有人认为写得比较乱,乱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
莫言承认,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自己也抑制不住激动。“在第四部里,蝌蚪知道陈眉以代孕方式怀了他的孩子,有道德尴尬,但是最终选择把孩子生下来,从某种意义可以看成是他赎罪的行为,但这个行为可能以后引发更大的灾难和新的罪恶。不管怎样,小说里的姑姑和蝌蚪都在忏悔。”
很多批评家不知悲悯为何物
莫言在近几年常常提到写作的真诚和赎罪,那么这样的感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990年代就有了,过去我写《红高粱》等作品更多地是发现社会阴暗,诉苦,讲述他人施加在我身上的痛苦,没有反向思维。从这个角度理解,瓦尔泽所说的‘我们对坏人也应该持怜悯的态度’这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即便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实际上也是个不幸的人。去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有个韩国学生打死30多个无辜的老师和同学,可是最后追悼这些人老师们晚上点蜡烛的时候,没有忘记给这个韩国学生也点上一根,他们已经认识到,尽管他中断30多个无辜的生命,可他自己也是很大不幸。”
莫言认为,真正的怜悯是对害你的人也施以同情。“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很多批评家根本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他们把悲悯当成攻击别人的工具,他们看到别人的小说写到酷刑写到鲜血写到暴力,就认为别人是变态的。这说明他们无知,不了解悲悯为何物。”
不加节制可能产生大罪
在一些特殊的社会环境里,很难做一个好人。如果希望不被社会淘汰,必须压制心中个人的东西,违心做很多不愿做的事。莫言的小说,常能读到对现代人“罪”的反思和批判,那么现代人所谓的“罪”是何物呢?
“很多很多,第一个就是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极有可能制造新的罪过。即便你说用智慧所换来的财富,但是这个财富上都带着原始积累的斑斑血迹。对情感追求的过度,我想也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对各种欲望不加节制的追求和满足实际上就是一种罪过。从物质上来讲,一个房间本来一个灯泡照明就可以,我们用了10个灯泡;本来10平方米就可以居住,我弄了一个1000平米的。这些都是穷奢极侈。你可以说我有钱我愿意,可以说这是所谓的自由消费行动,但是这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欲望本身就是罪,不加节制就是大罪。”
沉寂四年新推的这部长篇小说,莫言是如何评价它在所有作品中的位置呢?
“这部作品是内观做得最好的一部,主观的追求最明确的一部。但是作家不要试图让自己的作品所有人都能理解,永远只有一部分读者是你的读者,永远只有一部分读者喜欢你的作品。这也是多样化社会的一个表现。一部小说,不管是带来惊喜、愤怒、忧伤或者恐惧,只要不是让读者无动于衷,能给读者带来一点点感受,这部作品就有力量。而并非有的作品读完像没有读一样。”莫言说。
□快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