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言新作《蛙》,会想到N年前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那小品戏谑、调侃,是对超生夫妻们的讽刺和规劝。我甚至听到了自己当年年幼无知的笑声。《蛙》里高密东北乡的百姓们也有过与超生游击队类似的“东躲西藏”,但却一点儿也不好笑——男人和女人疼痛哭号,许多母亲要为腹中未曾出世的孩童付出鲜血和生命。相信我,读完《蛙》,你也会为自己当年的笑声不安并羞愧的。《蛙》的魅力在于,它不是从国家视域角度讲述三十年来中国生育革命的变化,它是高密东北乡的,它是个体的,它是民间的,它是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同身受的。
《蛙》的主人公是姑姑,一位名叫万心的共产党员,一位助产士。她曾经是高密东北乡著名的送子观音,后来成为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基层执行者。以姑姑的一生为镜,《蛙》书写了中国社会生育制度的巨大革命。姑姑是复杂和重要的,她是国家意志与民间伦理紧张对抗的角逐场。她追逐正值生育期的男人或女人,她带领武装力量威胁孕妇家庭要点火烧房……她遇到抵制,哭泣,鲜血,咒骂,但她“真理在握”,一往无前。逐渐降低的人口增长数字显示了姑姑工作的切实有效,但是,你很难说国家意志攻无不克,在今天的农村,在有着亿万身家的富一代和富二代的家族里,“独生子女”很少存在,而小说中姑姑助手小狮子退休后对生育儿子的热衷更是“较量”的深刻隐喻。
可这的确是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和争夺。那些有着顽强茁壮生命力的身体,曾经遇到了怎样的磨难:做了结扎的男人们觉得自己不再是男人,性功能出现问题。但更让人感慨的是女人身体。被追赶的孕妇张拳老婆多么渴望跳到河里逃脱,以生下她快足月的孩子——被救上来时,每一个人都看到了她双腿间流下的鲜血以及她和孩子都行将死亡,面对无情的姑姑,这女人留下了最真切的诅咒:“万心,你不得好死!”
姑姑晚年充满了负罪感,在一个夜晚她听到了蛙鸣,仿佛成千上万的婴儿在哭泣和控诉,她最终嫁给了捏泥人的郝大手,希望将消失在风中的那些孩子重塑。这是中国民间伦理中的“轮回说”,其实也是一个现代人内心的反省意识。
能强烈感受到莫言的疼痛。疼痛感背后是一位知天命的男人的慈悲心。这慈悲是姑姑面对那些“娃”的忏悔,是“父亲”莫言面对那些消失的孩子的眷恋,是兄长莫言对生活在当下兄弟姐妹命运的深切关注。我以为,疼痛感与慈悲心是《蛙》提供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异质力量,它们是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