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昨日发榜,深圳、北京、上海位列前三名,南京排名第六。这份榜单出自中国(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推出的“中国城市创新力实证研究”报告。
同时发布的,还有另一份榜单,即江苏省内13个省辖市创新力排行,位列前三名的依次是南京、苏州、无锡。
国内榜单
24个城市排座,南京第六
全国有多少个“创新型城市”?截至2007年底,这个数字是106个!不过,这次的城市创新力排行从获取数据的便捷性、权威性等因素考虑,主要选取了国内24个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进行“城市创新力”的综合测评。结果显示,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南京、西安、杭州等位居前八位。
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李程骅博士表示,目前国内并无一套统一的城市创新力指标体系,这次课题组主要参考了世界银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评价指标,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系列报告等,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创新力包括四个方面:衡量“创新潜力”的指标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等;衡量“创新动力”的指标包括教育投资占GDP比重、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等;衡量“创新活力”的指标包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占GDP比重等;衡量“城市实力”的指标包括每十万人专利申请数、全员劳动生产率等。
南京与前四名差距很大
在全国24个城市中排第六,南京的创新力综合排名优势明显。不过,看一个城市的创新力,不能仅看排名,还得看其得分与相邻城市的差距。南京的综合得分,与排名前四的城市差距非常大。
与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相比,仅差距分就都是南京的一倍以上,与排名“紧挨着”的厦门(排第五位),差距相对小一些。而与紧随其后的西安、杭州等,差距也较小。
上述结果显示,南京的城市创新力综合排名在副省级城市中位于第二方阵。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南京的优势表现为经济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比较明显;南京的创新劣势也非常明显,创新产出和科技节能是南京的弱项。在24个城市中,南京的创新产出和科技节能分列第24名和第19名。
省内榜单
南京苏州无锡排前三
在江苏省内13个省辖市的创新力综合排名中,前三名依次为南京、苏州、无锡。这三家呈现“两强一弱”的态势。其中,南京与苏州之间差距较小,与无锡差距较大。
与省内城市相比,南京的创新文化、教育投资等是强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三。尤其是创新文化,在省内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与南京长期以来作为全国的科教重地、省内的文化中心是分不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造就了南京人对教育的重视。而创新产出因子则相对较弱,位列13个城市的第八位,与排名第一的苏州差距甚大。
数据显示,南京的创新产出因子荷载较大的指标在省内城市已不具优势,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1.93%,排名第八;每十万人专利授权数列第五,是苏州的49.09%;人均GDP虽然排名第三,但在绝对值上与排名前两位的苏州、无锡相距甚远,分别比他们低了38272元和30284元。
关于榜单
没有“南京本位”因素
近年来围绕城市竞争力,各种各样的“排行榜”屡见不鲜。在南京亮相的这份“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会不会因为地缘因素,给南京一些“面子分”?
“当然不会!”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李程骅说,创立这套指标体系首先是一个学术课题,“严谨”是第一位的。而且,中国(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成员单位中,除了南京市社科院,还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并不完全立足于南京,相关课题涉及国内国际众多知名城市。在这次的创新力评价中,同样没有“南京本位”因素。从结果来看,南京并未进入第一方阵,且无论在副省级城市阵营,还是省内城市阵营都面临“追兵紧赶”状态。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牛凤瑞认为,昨日出炉的城市创新力榜单基本符合目前中国城市创新力的实际情况,“在全国的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南京排在前十名内是很正常的。”
不排除纳入“宽容失败”指标
说到创新,往往还有一句是“宽容失败”。评价一个城市的创新力,是否也应该把创新所需的“氛围”纳入考核体系?“创新不是100%的成功,相反可能100次尝试,只有一次成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牛凤瑞表示,创新的主体应该包括企业、个人,而政府层面则侧重为创新力提供制度保障,包括宽容失败。
不过,类似于“宽容失败”这样的“软指标”这次并未纳入体系当中。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李程骅说,今后该指标体系还将进一步完善,“任何指标体系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也不能一劳永逸。”现行的指标体系在设定时,也曾设想用指标(硬指标)加问卷(软指标)两个部分一起进行的做法,这也是国际上许多评价通行的做法,但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没有进行问卷调查。为使今后的评价性研究更具科学性,将会考虑增加“宽容失败”、“创新意识”等软指标。快报记者 郑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