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韭菜”的策略要点是:绑上基金,利用申购基金的大量普通投资者作为对手盘,来接货或抬轿。其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基金的高仓位,在下半年以来,基金仓位长期维持在80%左右的高仓位,手中“弹药”不多,但遇见赎回时,不得不卖出股票。
据基金的机构投资部人士透露,一般情况下,保险资金会在下午开盘后递交赎回的单子,而基金不得不在下午盘中卖股票,这导致11月24日和26日均是在下午出现暴跌。
当然,8月和11月的两次大跌,平安只是打响了第一枪。但这一策略的实施需要多方因素的达成,就像一个化学反应,股市走势以及基金规模和仓位到达高位之时,宏观经济出现不确定性,市场情绪已经反映出到了高点,加入这个催化剂才会产生连锁的反应。
根据银河证券研究所对这次大跌前后基金持仓的分析可以看出,基金仓位极可能在大跌的前几天大幅度上升,随即受到“意外”暴跌影响,改为顺势下调。
记者注意到,在平安大额赎回之前,中登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此前一周新增基金开户数为8.2万户,已经接近7月份股市高位时期的数据。而基金的仓位也已经再度创出历史高位,渤海证券的基金监测报告显示,截至11月20日,纳入统计范围的290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上周的平均仓位为84.34%。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8.97%,比前周上升2.52%;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8.47%,比前周上升1.13%。已有高仓位堰塞湖之势。
而此前无论是大银行融资的传言,还是10月份以来,市场在没有更好理由支撑的情况下,上证指数涨幅近20%,都被解读为市场的虚火有些大。中金公司在其近期的报告中坦言:“虽然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势头乐观,但近期一些迹象与8月初市场大跌之前极为相似,让我们不得不警惕市场可能产生的年底流动性紧缩预期。”
这些因素的综合反应,使得平安通过“割韭菜”式的交易行为能够锁定收益,而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说,这也能成为一针强力的催化剂,对部分投资者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市场敏感者也跟着做阶段性获利退出从而引发市场的急剧下行。
太保资产的一位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平安赎回之前,太保也进行了抛售,但资金量并没有平安那么大。“我们三季度就已经订好了反向操作的基调了,涨卖跌买,需要及时锁定收益。”
而中国人寿财务部总经理杨征也曾公开表示过,下半年中国人寿将按照既定的投资策略进行波段操作,在股市每天几十亿的进出是在所难免的。
最新的政治局会议给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中国证券网用“退出悬念消散,双宽松政策延续”给未来的宏观政策环境作阐释。也许下一个大泡泡吹起来的时候,又会是“割韭菜”的好时机!
《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