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任大嘴”为何专好与常识作对
· 这样的政府
会向着谁说话呢
· “中国制造”质优价也要“优”
· 当曾经被禁忌的“纳税人”有了权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任大嘴”为何专好与常识作对
  ↓任志强、蜗居和中国青年无房生活 燕赵都市报 12月3日 作者 张敬伟

  一部电视剧《蜗居》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关于当今持续攀升的房价和年轻人买房问题的热议。大学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80后们究竟该不该买房?针对青年置业问题,任志强再次“直言不讳”: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

  (12月2日 中国经济网)

  [燕赵都市报一评]

  任志强和《蜗居》,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因为房子这个宏大而又庸常的现实命题,两者连接就成了新闻。在我看来,任志强是口无遮拦的大嘴巴,《蜗居》则是逆反和直白;前者是颠覆公共表达的异类,后者是以黑色幽默的语言和行为艺术去刺激无房户的敏感神经。但不管如何,两者的共性都是“赤条条”——说得赤条条和玩得赤条条。《蜗居》一说被禁,一说被重新审查,但回锅后的节本再回荧屏,哪怕是放在黄金时段,也成了鸡肋。

  相较于《蜗居》娱乐化的演绎,任志强的大嘴巴就显得相当无情。他“直言不讳”的“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让人相当惊诧。年轻人买不起房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拿外国尤其是富裕的西方国家年轻人和中国对比,就是“关公战秦琼”了。不要忘了,西方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让穷小子们安身立命的保障性廉租住宅,中国的年轻人却没有。在我看来,中国年轻人拼命举债买房,不惜将父母和亲戚一并拉下水集体做房奴,其实还是因为没有住房保障给闹的。这和国人拼命节俭也要存款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生活在纯粹市场化下的中国年轻人,无论80后还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所依傍的只有自己的父母;若父母无力,就只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靠自己打拼。而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大城市生活,必须要有一个“窝”,这就是中国年轻人拼死买房的现实原因。如果连“蜗居”的希望都没有,支撑中国年轻人未来的梦想则会悲戚破碎。

  所以,从任志强大嘴巴里吐出来的大实话之所以让人不满,原因就在于他的“直言不讳”只是选择性,只是选择了年轻人初出茅庐和缺乏亟须买房的“合理前提”,而故意不提中国房价的泡沫化。中国房价之高,早有公论,而最新最具冲击力的证据是,被迪拜地产危机所套的温州炒房团透露,北京和上海房价并不比迪拜低。而媒体报道,北京、上海的人均收入还不到东京的1/10,而房价已比肩东京。

  其实,这向来是任志强“直言不讳”的理论基础,要么是拿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进行纵向对比,要么拿外国青年和中国青年进行横向对比。惟独忘掉的是,这样的对比是否具有合理的可比性。事实上,收入低、缺乏社会保障、一职难求、收入差距悬殊、整体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就是中国目前的国情;而中国房市的现实却是房价飙升,一线城市房价直逼发达国家水平甚至有超越之势。

  连普通人都懂的社会常识,任志强先生会不晓得?作为地产精英,只能说他是为维护自己阶层的利益,是为资本的贪婪寻找借口。

  [现代快报再评]

  中国的房价问题太复杂,怎么说都有一定道理,这是因为中国的国情太复杂了。我体认到的多面现实是,中国有钱的人真是多!房子卖高价有人买,老板又不傻为什么不卖高价?这是贫富悬殊的现实表现。在国外,没钱人可以先住“蜗居”甚至贫民窟过渡,可是咱们是不准有贫民窟的。廉价的“城中村”出租房也总让一些人觉得有损城市形象,必欲灭之而后快。而不少青年人攀比心理严重,国人,特别是内地住房消费观念的确很奢侈,比香港同胞和日本青年期望值高得多,动辄就想住100平方以上。还有,为什么都想往北京上海挤?这些都市集中了太多的资源,是人造的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中心。房价是道门槛,也算是歪打正着的人口调节吧?反正,什么事都是利弊相生的,否则北京上海更加超大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