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 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一个手机号码可以救命?一个手机号码可以预测和预防心血管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胡大一教授,将心血管病预防知识融入了一个“手机号码”14065430268中,以一种全新、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帮助你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这个“手机号码”,可以使你未来患心血管病的危险降低90%……
[上期回顾]
在上一期,胡教授介绍了种种对抗高血压的方法,下面他又会讲些什么内容呢?
揭开血糖的神秘面纱
我在各地巡讲的时候,有不少听众对我说,都知道糖尿病,但不知道糖尿病是怎么发生的、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又有什么关系。我想,我们的读者也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在这里简略地介绍一下糖尿病。要讲清楚糖尿病,就必须先揭开血糖的面纱。
糖分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人们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由胰腺产生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血液中的转运和在身体中的分布,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多余的糖就转化为脂肪,这就是平时所知道的吃甜食容易发胖的原因。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正常人在清晨空腹时血糖浓度为4.44~6.67 mmol/L(毫摩尔/升)。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89mmol/L称为低血糖,超过7.22mmol/L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过8.89~10mmol/L,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很多疾病都分“型号”,糖尿病也是。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这是因为人体有一个“胰岛素抵抗”现象,就是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对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反应迟钝,为了达到自身调节血糖的效果,人体就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妊娠期糖尿病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我国糖尿病发病特点和趋势
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布我国糖尿病发病特点:
(1)患病人群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3.7%,1型糖尿病占5.6%,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
(2)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人均年收入高低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密切相关,同时,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
(3)20岁以下的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糖尿病出现低龄化。
(4)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处在世界前列,而且增长迅速。
首先是遗传因素。存在着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富裕国家华人患病率在10%以上,明显高于当地的其他人种,提示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其次是环境因素。一个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时,居民的生活方式变动剧烈,膳食结构会趋向“热量型”,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状态下,人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导致肥胖增多。我们说的环境因素,还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薄弱,2008年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为33.3%,也就是说,2/3的人是在不知不觉中患了糖尿病。
再次是社会老龄化。2型糖尿病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在糖尿病成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的同时,中青年甚至少年儿童也越来越多地加入了糖尿病患者的队伍,临床已经不断发现青少年患上了成年糖尿病。
上述特点和趋势表明,我国对抗糖尿病的任务相当艰巨。
记住数字6,心中就有数
高血糖严重时可以引起酮症酸中毒昏迷或高渗昏迷,更为重要的是长期高血糖导致机体很多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失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恶化为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截肢)等。高血糖本身常常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很多人因为不痛不痒,认为没什么了不起,不予理会,因而贻误病情,导致上述不可逆的器官损害。
有些人不知道糖尿病应如何检查,如何治疗,血糖在什么水平算正常。一句话:控制糖尿病,记住数字6。
临床上监测糖尿病有很多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理想的状态是空腹血糖小于6mmol/L,餐后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2%。如果糖尿病患者能保证血糖达到这几个数值,就能恢复健康状态。主要的血糖监测指标为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而且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值分别为6mmol/L和6.2%,为了记忆方便,我找了一个小窍门,记住数字“6”,只要血糖小于6,你的血糖控制就达标了。
那么餐后血糖就不管了吗?餐后血糖也重要,不能不管,餐后血糖更多时候用来诊断糖尿病的有无。空腹血糖高较常见,部分患者餐后血糖高为主,同时空腹血糖可能高,也可能不高。
血糖在我们体内怎样“来去”?
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饭后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入血液循环,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二是空腹时血糖来自肝脏,肝脏储有肝糖原,空腹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三是蛋白质、脂肪及从肌肉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萄糖。糖异生指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
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五条:
一是在全身各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人体利用消耗,这是血糖的主要去路;
二是进入肝变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三是进入肌肉细胞变成肌糖原贮存起来;
四是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五是转化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血糖在体内的代谢是由胰岛素调节的,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胰岛素决定血糖到身体的哪个部位,发挥什么作用。是被立即吸收利用,向细胞提供短期内所需的能量,还是被储存在脂肪、肝脏和肌肉中,供身体中长期利用,胰岛素在血糖代谢中相当于一个火车站的总调度。
当胰腺中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工作能力下降时,血糖的调节就会发生异常,血糖升高,最终发生糖尿病。
胰腺分泌胰岛素不足,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有遗传基础,多数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称为1型糖尿病,只占糖尿病总人数的10%左右。
还有大约90%的糖尿病患者本身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正常,但是胰岛素的能力下降了,也就是对胰岛素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了。这种情况下人体只有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
如果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发挥充分的作用,上述血糖的去路就会发生障碍,血糖就升高了。
通常,胰岛素抵抗存在很多年后才会发生有症状的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很早以前就不是一个健康人。
易发糖尿病的十一类人群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存在下列一项或多项健康问题,发生糖尿病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1)糖尿病患者的直系亲属;(2)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千克)者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3)肥胖者;(4)有高血压者;(5)有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脂血症的一种)者;(6)有高尿酸血症(俗称痛风)者;(7)吸烟者;(8)体力活动少以及能量摄入过多者;(9)工作负担重或精神紧张者;(10)胎儿期或新生儿期营养不良者;(11)中老年人。
有上述健康问题尤其是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即使没有发生糖尿病,也应该高度警惕。那么,一旦得了糖尿病,我们又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