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之椿桦专栏】
一个污点,足以搞垮一个企业——这是“三鹿”留下的启示。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科学、严谨,是工商与质检部门最起码的工作原则。然而海口工商部门主导的两次检测结果瞬间被推翻。这到底是仪器有问题,还是主导检测的人有问题?
我一直都以为,工商部门对待食品问题是极为谨慎的,甚至许多事件出了人命,工商与质检部门还在调查论证,显示了充分为企业着想的严谨态度。这一次,所谓的“砒霜门”还没有获取充分的人体伤害报告,海口工商部门就马上发出消费警示,一度让我深为敬佩。如果不是国家权威机构得出了不同的复检结果,我恐怕还要继续钦佩下去。
实在不想去想,海口相关部门的误检误报是人为操纵的结果。但许多蛛丝马迹,不得不让人对海口相关部门的作为产生疑虑。譬如,农夫山泉方面声称,海口工商局执法人员曾威胁他们说,“若不与工商搞好关系,产品在海南就卖不了”,“事件很严重,与三鹿毒奶粉事件相似”,“媒体一旦披露,农夫山泉就将破产”。情况若属实,背后的动机会是什么?又譬如,各地工商部门都先后发布检验报告,证明农夫山泉饮料安全,为何与海口的检验报告出入如此之大?不至于只有海口的仪器出了故障吧?
从最新复检结果来看,可以说“砒霜门”算是清白了,但主导初检的部门清白吗?农夫山泉所称的10亿元损失,当由谁埋单?鉴于不少人对海口相关部门提出了质疑,我希望有关部门掉转调查方向,看看这些部门是否清白。(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