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高房价招安了这一代年轻人
· “高诊费低药价”是一笔糊涂账
· 彻底搞清“养医成本”是关键
· 说“最破政府大院”是作秀太没良心
· 用破办公楼的就是好官吗?
· 鹤岗矿难:领责之后还需担责
· 实事求是比政府的面子更重要
· “以药养医”或成“以诊养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高房价招安了这一代年轻人
  ■公民发言

  最近大家都在谈《蜗居》,这部电视剧因为对高房价的写实,引起极大共鸣。一平米的格子间,每日挤公交,中午一个盒饭,每个月几千元的房贷,《蜗居》叙述的就是城市里小白领光鲜表面背后所承受的高房价压力。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年轻人不得不预支未来几十年为现在的高房价埋单,牺牲掉的是现在的生活质量。“把钱交给开发商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想到,接下来会过什么样的日子了。我们每个月要供4000元的房贷,因为我们的工作加班是常态,所以基本不会在家做饭,偶尔再跟朋友聚聚,每个月的饭钱就要3000元,交通费两个人200元已经是很省了,再扣除每个月要还亲戚的钱,也就剩下500元用来购物和娱乐了。”(《北京青年报》11月23日)这是北京一对年轻人现实的“蜗居”生存。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大家所关注的,多是高房价带来的跛脚经济。但我更关注的,是一代人因为难以负荷的房价,让本该振翅高飞的青春理想坠入物质生存的艰难,一代人没有梦想,他们的愿望不过是城市里一间仅可容身的居所。等这一代年轻人成为社会的中坚,他的理想、责任和信仰因为被高房价压迫,变得狭隘贫乏、缺乏想象力,缺乏冒险精神,那么,这最终将是谁的损失?

  《蜗居》红火的这一段时间,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一代年轻人。他们在青春年代的信仰和奋斗目标,不是一套房子,他们青春的翅膀有幸没有高房价的压迫,可以随性飞翔,冒险、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对物质之外的美好事物的寻找,对高尚的仰视,对精神和思想的渴求,在如今房子压迫下的一代人身上已经完全看不到了。温普林在一次访谈中说,“现在二十多岁的人开始买保险,三十多岁的人分期付款供房子供车,四十几岁的人绝对不敢离开单位。”

  闾丘露薇最近的博客上写到了奥巴马上海演讲时的境况:十几年前克林顿在上海演讲,那时的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活跃和好奇心,是今日大学生所难以企及的,“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虽然很土,但充满活力。”我就想,同样是年轻人,而现在的年轻人所面对的是当时所无法想象的物质发展,精神气质之间却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在大学时就已经如此,倘若步入社会,他们的精神又将面临怎样的挤压?

  我并不是说,那一代年轻人所经历过的“物质上盲流、精神上朝圣”是青春的唯一样本,我想说的是,如今高房价已经严重侵蚀了年轻人的精神,压缩了他们生活的可能性。

  对于他们来说,本该在青春年代关心的精神和思想、所应倾注的对社会的热情,已经被高房价逼迫得只有一种可能性:买一套哪怕是蜗居的房子,否则何谈婚姻与生子;然后一个年轻人的后半生就被牢牢地捆绑在这套房子上。房子、房子,这是他们人生的唯一目标。物质上的被迫,带来的是精神上的贫乏和顺从,房子招安了这一代人。

  (蔡晓辉)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