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6万毕业生昨赶招聘大集 银行商贸电子业需求旺
· 人才大集路向何方
· 求职,别打这种没准备的仗
· 苦等3小时,面试总共不到15分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求职,别打这种没准备的仗
  首场大型招聘,毕业生们失误不断

  求职,别打这种没准备的仗

  应聘一家单位,却连这家单位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最基本的英文对话,却有90%的学生听不懂;女儿应聘,爸爸当了跟班……昨天的首场大型招聘会上,不知道是准备不足还是紧张过度,不少毕业生的表现不佳。这些失误,记者一一目击并记录下来,期望能给别的毕业生们提个醒。

  最迷糊

  毕业生

  单位一问三不知

  记者注意到,有部分求职者因为对应聘的单位没做准备,从而丧失了工作机会。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摊位前,排了三条长长的队伍。站了半个小时,轮到了金陵科技学院的小庄。小庄欣喜地递上自己的简历,“你对工作地点有要求吗?”该公司人事科招聘负责人张先生提问,小庄立刻说:“公司不就在南京吗?难道要派我到外地?”“不好意思,我们公司是在无锡,只有销售人员我们才可能会派到外地去。”说完这句话,张先生把简历还给了小庄。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刚才翻了一下简历,其实小庄的整体素质还不错,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但是他却犯了一个大忌,对公司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显然诚意不够。可能是看排队人多自己也就跟风了。其实,求职者应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最好事先了解去应聘单位的情况,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陈述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也让用人单位感觉你很在乎这份工作,这样沟通上就不会出现偏差;还要对招聘单位的规模、员工状况、竞争对手、信誉度、岗位要求、酬金幅度、发展前途等有所了解,打有准备之战,增强个人自信心。

  最没要求

  毕业生

  薪水我没要求

  首场大型招聘会,不少毕业生明明心里最关心薪酬多少这个问题,但在被面试人员问到对薪酬的要求是多少时都含糊其辞或“唱高调”。“请问你对薪酬的要求是多少?”一家电子公司的面试人员问道。“我喜欢这个工作,愿意从零开始!”听完这名毕业生的回答,面试人员微微皱了一下眉头,随后,又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在其简历上圈了一下,就让其回去等候通知。刚走,一位年轻小伙子又来应聘,面试人员又重复“对薪酬的要求”这个问题,这位小伙子的回答同样很模糊:“先为公司作贡献,成绩出来后再讲薪酬!” “怎么又是这样的回答。”面试人员很纳闷。

  对于很多毕业生战战兢兢不敢提要求的担忧,一位在现场“招兵买马”的企业人事主管杨女士告诉记者,一些求职者应聘时不愿意说出自己对薪酬的要求,等企业将其招用后,又嫌工资低跳槽。这样企业和求职者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企业还白白付出了培训费。“面试时直接说出自己对薪酬的要求,企业安排岗位才会心中有数。”杨女士说。

  最尴尬

  面试

  英文完全听不懂

  “好丢脸哦,唉……”叹着一口气,小于讪讪地离开了镇泰集团的展位台。原来,这家单位用的是全英文面试,正好戳中了小于的软肋。排了十几分钟的队伍,小于终于坐在了面试官的对面。“What is your name?”小于一下子蒙了,”这是什么意思”,他瞪大了眼睛。对方又重复了一遍,小于这才缓过神来,原来对方是英文面试。小于结结巴巴应付了过去,可第二个问题又来了。“Where is your hometown?”紧张的小于怎么也想不起来“hometown”是什么意思了,一时间涨得满脸通红。

  面试人员说,公司有外贸业务,所以职员得有最基本的英文交流能力,但是很遗憾,学生们的英文会话能力确实让人失望,90%以上的学生都听不懂。而实际上,单位提问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对话,并不难。

  同样,在飞利浦照明(仪征)工厂的招聘展位前,人事主管朱先生正在用英语考察扬州大学的柏同学,但只问了一句话,柏同学一脸尴尬地看着对方,最后只得说了一句“没听清楚。”“其实我问得很简单,就请她谈一下职业规划。”朱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平时与很多外国专家联系,讲英语的时候比较多,所以最起码的英文对话要会的。

  最紧张

  家长

  女儿面试他插嘴

  女儿面试,爸爸也没闲着,拼命挤进去帮腔。昨天,南京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的刘同学来参加招聘会,和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的学生不同,她身边站着的是自己的爸爸。在招商银行的展位前,长长的队伍拖了十来米,好不容易轮到女儿开始面试了。刘爸爸拼命地挤到展位前,抢着说:“我们在南京买房了,将来就要在南京定居的,肯定希望在南京工作。”

  对爸爸的陪同,刘同学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女儿在南京,一直生活在扬州的爸爸特地在南京买了一套房,早晨爸爸就跟着女儿一起来招聘会了。“我们要求起点也不高,对工作也没什么要求,能找到就行了。”对女儿找工作,刘爸爸一直抢着说自己的观点。

  “像这样的学生,我们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敢用啊。”对此,一家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直摇头,家长越俎代庖跟着孩子去应聘,其实没有什么帮助,反而会让招聘单位觉得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不能单独胜任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